石庙村:水美乡村 宜居宜业
宿松融媒讯 碧水绕村流,鱼戏莲叶间。农村河湖寄托着浓浓乡愁,也是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为了把农村河湖打造成幸福河湖,最近几年,许岭镇石庙村进行河道清淤、护坡筑岸、加固堤防、美化环境等工作,为广大农村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石庙村被泊湖三面环绕,风光宜人。曾经部分居民有往岸边扔倒垃圾的习惯,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村干部就抽时间,集体出动到湖边捡垃圾,同时把周边居民召集到现场观看。村干部干了一下午,居民们看后纷纷表示,要爱护环境,以后再也不乱倒垃圾了。
党员带头、干部示范,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是石庙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和创新,用党员模范作用带动群众主体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大氛围。
村民刘金林的家就在水边,屋门口的庭院里,辟出一块菜地、一个花园。目之所及,干净整洁,温馨舒适,见不到果皮纸屑等垃圾。他说,“搞好村里环境卫生,我们人人有责,乡亲邻里都自觉维护。”
不仅打扫得更勤快,垃圾还有了“新扔法”。过去,什么垃圾都往一个桶里扔。如今不一样,村里给每家每户发放两个垃圾桶,摆放在家门口,绿色垃圾桶放可回收垃圾,蓝色垃圾桶放不可回收垃圾。农户自行对剩饭剩菜等餐厨垃圾进行干湿分离,用于喂家禽或沤肥。
“乡村,贵在山清水秀。村里漂亮,才有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有了游客,我们还愁挣不到钱吗?”村民张杨小说。
家家户户干干净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为了拓宽道路,老党员张金龙一直在人居环境整治一线,哪里最繁忙,他就在哪里;哪里有问题,他就到哪里解决。村里像张金龙这样的党员和乡亲主动付出的例子,不胜枚举。
“尊重乡亲们的自主选择,广泛动员发动,就能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石庙村党总支书记张东红说,为配合省级中心村建设,村里基本拆除了造成视线污染的旧房、简易棚,用于公共场所以及绿化、道路用地。
村民张凤迎长年起早贪黑,外出干活,曾经因为路况不好,出行和回家都感到不便。现在,水泥路修到了他家门前,路边安装了路灯,栽种了绿化树木,既明亮又美丽。“这才是应该有的美丽家园。”张凤迎深有感触地说。
水系整治,为乡村振兴引来了“发展水”。靠水吃水,肥沃的土壤、清冽的湖水产出了地理标志产品——石庙艾叶。“我们的艾叶香气浓郁,深受市场欢迎。”村民刘金林家有20亩田,每亩产出500斤以上,一年能挣5万元。
在石庙村,宽敞的水泥路超过10公里,路灯有150多盏,这些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品质。如今,漫步石庙村,山峦青翠、湖水澄碧,既有高颜值,又有好潜质,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王学雅)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