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社区:“开门办实事” 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
宿松融媒讯 近期,松兹街道龙井社区秉持“开门教育”理念,聚焦居民“急难愁盼”,以机制化、规范化举措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一系列务实做法赢得居民的广泛赞誉。
联合专业力量,构建“靶向式”居民服务机制
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白蚁隐患问题,龙井社区建立“专业联动+上门服务”机制,将分散的居民诉求转化为集中化服务行动。社区主动对接白蚁防治办,梳理将军山路沿线蚁害线索,形成需求清单;通过“提前预约+电话确认”方式与居民敲定服务时间,组织专业团队携带工具药剂上门,围绕木质家具、墙角缝隙等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排查、灭杀及防护处理,形成“排查-处置-防护-回访”的服务闭环。
这种“靶向式”服务既解决了居民“跑腿难”问题,更通过专业力量下沉,将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居民胡阿姨笑眯眯地说:“之前发现木柜里有碎木屑,我就一直担心是白蚁,现在社区联系专业人员上门解决,还不用自己跑腿,真是太贴心了。”
创新议事平台,完善“共商共治”参与机制
为了让居民充分参与到小区管理中来,龙井社区将“开门教育”融入日常治理,构建“小板凳”议事会常态化机制,打破传统会议室局限,将议事场景下沉至居民家门口,明确“居民、物业、楼栋长、社区”四方参与主体,聚焦小区治理“堵点”,建立“收集议题-现场议事-达成共识-分工落实”的闭环流程。
通过固定议事周期、规范发言规则、明确责任分工,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决策者”。此前针对新城名都小区停车与垃圾清理问题,议事会快速达成解决方案并推动落实,正是这一机制高效运转的体现。
靠前化解矛盾纠纷,健全“源头预防”调解机制
针对邻里纠纷易引发安全隐患的问题,龙井社区建立“靠前排查+分层调解”机制,依托包片干部日常走访,提前摸排漏水、噪音等潜在矛盾线索;接到纠纷反映后,第一时间启动“包片介入-双方倾听-方案协商-跟进落实”的流程,必要时联动物业、维修等第三方力量,确保矛盾化解在初期。
新城花园安置小区的渗水纠纷快速解决,正是这一机制的实践成果:包片干部及时上门核实,协调维修方案,促进双方达成共识,既解决了问题,更维护了邻里和谐。
在践行“开门教育”的过程中,龙井社区始终围绕“让居民说话、听居民意见、为居民办事”这个核心原则,以“靶向服务”回应民生痛点,用“共治机制”凝聚治理合力,用“靠前调解”筑牢和谐基础。这些做法打破了“干部干、群众看”的隔阂,让居民成为治理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未来,龙井社区将推动“开门办实事”常态化,一方面,聚焦民生需求进行清单化管理,确保每件实事有回响、见实效;另一方面,社区将进一步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完善“线上+线下”议事平台,壮大社区治理队伍,让“开门教育”在机制化实践中持续焕发活力,共建更安全、和谐、温暖的家园。(通讯员 程琼)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