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千岭 > 民生一线 >正文

千岭乡:小田变大田 群众喜开颜

【 字体:    稿件来源: 千岭乡  作者: 吴平   时间:2023-03-10 09:33:55   

  宿松融媒讯 “以前每块田就几分,农机难耕作,也没有人愿意,一直撂荒,现在把几块田并在一起,耕作更容易。正在农田里忙着春耕的刘红义高兴地说。

image.png

  近年来,千岭乡大力实施“小田变大田”工程,提高耕地有效种植面积,提升劳动生产率。谈起小田变大田的好处,新前村党总支书记夏长明心中有本账,先行推行该项目的张屋组来看,通过将以往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整平,铲除田坎间沟壑等,总面积增加7%。同时生产亩均成本下降10%,对外发包价格增加20%。“群众从‘小田变大田’中得到了真正的好处,推动起来更顺利了,目前全村正在分步推进,力争到2024年全部实施完毕。”

  项目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群众有顾虑,干部有迟疑。如今尝到甜头的刘红义坦言在村里刚开始推行项目时有许多担忧,“担心田块合并了,经营权可能会丧失,自己的田块没有明确的位置心里没底……”在项目实施前,新前村组织两委干部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确定实施方案,坚持依法依规,坚持不侵害群众利益,坚持群众主体,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深入开展宣传发动,采取组织外出参观、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阐释项目的实施不改变土地承包政策、不减少农户权益,给农户吃上“定心丸”,讲清项目上实施的意义、好处,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

  在毛坝村,通过“小田变大田”原来的撂荒地成了“香饽饽”,前来投资考察的客商络绎不绝。近期,安徽蓝魅公司负责人汪承华奔走在毛坝村的耕地整理现场,他流转的300多亩土地即将完成平整,正在谋划产业发展布局。“原来土地分散,生产不便,难以开展规模种植,现在通过田块置换合并,大多实现路相通、渠相连,种植成本随之下降。”汪承华说。毛坝村党总支书记李树星是“小田变大田”的发动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对项目实施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实施‘小田变大田’改善了农村环境,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群众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李树星说。(通讯员 吴平)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