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坝村:倾力打造中心村 创建“幸福样板”
宿松融媒讯 自中心村开展建设以来,千岭乡毛坝村始终以党建为抓手,综合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千岭乡两城节点优势,在现有基础上辅以景观打造,融入乡村农耕文化,着力抓好自来水、电力通信、村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路灯、广场等公用设施建设,持续抓好“垃圾、污水、厕所”等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一个有“特色美、人文美、生活美、外在美、治理美”的美丽乡村。
发展产业打造“特色美”
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合理利用村内资源和生态条件,发展蓝莓果园1000余亩、果蔬采摘园100余亩,探索“产业景观化、景观经济化”的新路子,通过打造“一村一品”,提高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优化完善产业布局。通过实施“小地变大地”工程,提高耕地有效种植面积,提升劳动生产率。通过将以往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整平,铲除田坎间沟壑等,总面积增加7%。同时生产亩均成本下降10%,对外发包价格增加20%。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以市场化理念推进经营提升,推行“党建引领、资源优化、项目带动、村企合作”发展模式,通过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推进合作经营联结带动小农户,既带动农户实现增收,又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毛坝村已先后成立家庭农场3家,其中宏伟家庭农场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完善配套深挖“人文美”
聚焦“农耕文化”,废旧小屋华丽变身为农耕文化馆,将农耕文化与乡愁记忆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建设中,展现出既蕴含生机和活力而又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聚焦“红色文化”,改造废弃渠道坝,创建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将传承红色故事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聚焦“生态文化”,将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院墙作为宣传文化的有效载体,打造栩栩如生的彩绘文化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设置村庄入口景观,将毛坝村发展蓝图融入村口文化景墙,作为美丽乡村的地标并展现文化底蕴。另外,还建设了1处国家标准改厕教学点,可供各界人士直观学习三格式化粪池建设经验。
畅通道路提升“生活美”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毛坝中心村大力实施道路硬化、空间亮化等工程,全力加快联网路、串户路建设,公路路况水平逐步提升,交通脉络由“通”至“畅”,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整治、让农村道路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中心村范围内修复破损道路276平方米、道路硬化366米、新建串户路长530米,实现串户路户户通,连接中心村范围内各片区与主要道路联系的道路,满足对外联系及消防安全的需要。针对村民提出的内部停车难问题,规划建设了砂石停车场797平方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自然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清洁员等工作,明确部分党员作为乡村道路专管员,发现道路出现破损、标识标牌遗失等及时上报村里,确保予以及时维修;同时负责对路面的日常维护,如清除路边杂草、清扫路面等。
整治环境装扮“外在美”
毛坝中心村因地制宜、找准自身发展特点与优势,着力清除区域内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情况,利用拆除后场地以及房前屋后闲置场地,种植花卉、蔬菜,因地制宜发展“五小园”“美丽庭院”等,利用少量资金最大限度打造绿色村庄,中心村范围内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绿化率达50%以上。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引导群众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建立“户分类、PPP公司收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配齐垃圾清扫、收运设施,配置专职保洁人员,与群众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全面清理积存、暴露垃圾,建立“PPP公司保洁、村级专业人员保洁与群众‘门前三包’相结合”的常态化卫生保洁体系。中心村范围内新建污水集中处理池12座、三格式化粪池10户,目前已经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旱厕全拆除。
共建共享聚焦“治理美”
结合“和美松兹”村庄清洁日主题活动,利用乡村振兴夜校、微信群、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把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与村庄绿化美化工程相结合,让群众主动扛起“当家人”的担子,主动整治房前屋后,打造整洁靓丽、美观有序的乡村新面貌。以“一约五会”为抓手,拓宽村级事务的群众参与渠道,通过“门前三包”的“规”,配合清洁志愿服务行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约”,约出了移风易俗的新风貌,形成共建共享治理新格局。发展“生态美”积分超市,明确积分累计细则与奖品兑换流程,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将信用积分作为党员发展、评选“文明示范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的重要依据。积分制运用以来,组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活动120余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6起,兑换生活用品20余次。
抖落满身尘埃,焕发新生命力。下一步,千岭乡将紧跟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通过以点带面、特色带动,形成“建好一点、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全力打造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更幸福的精品示范村,展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气象。(通讯员 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