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镇:清明节更清明 有“形”也有“情”
宿松融媒讯“冥币换鲜花,追思更纯洁;水溶祭深情,祭扫更环保。”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这几天在凉亭镇,这样的宣传标语和快板书随处可见,随时可听。
“焚烧冥币纸钱既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引发火灾。我们准备了鲜花,建议您文明祭扫,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4月4日,凉亭社区设立“冥币换鲜花”宣传台,向前来祭扫的市民赠送鲜花。据了解,自2020年起,凉亭镇就在全县首推“冥币换鲜花”活动,一直持续至今。
近年来,移风易俗的文明祭扫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群众摒弃烧纸燃烛等传统祭扫方式,加入绿色低碳祭扫的队列。相比干巴巴的劝导,镇村干部在多个站点开展纸钱换鲜花活动,对文明祭扫的引导效果显然更好。
在烽火山烈士陵园,很多纸条和风铃一同系挂在树枝上,写有悼言的信笺慢慢溶解于水,向先烈寄去最质朴的思念。今年清明节期间,不少村、社区还通过组织村民走进烈士陵园、纪念馆,亲手学做纸花献给先烈等方式,用传承红色基因,丰富了清明节的精神内核。
祭扫新方式,有“形”也有“情”,在追思先人的同时,还扫掉了许多陈规陋习。同是表达对亲人的哀思,街边焚烧、抛撒纸钱、燃烧香烛等传统方式,往往会产生安全隐患、留下灰烬一地;祭祀用品多由塑料、布料、锡箔纸等不易降解材料制成,还会造成空气和环境污染。相比之下,鲜花祭扫、时空邮箱、折柳寄情、水溶祭情等方式,无疑更加绿色、低碳、安全。“水溶祭情”所用的信笺,就是用植物合成的水溶纸制作而成,文字也是用食品级颜料书写,入水即溶,十分环保。
除此之外,凉亭镇各村、社区一直倡导安全文明祭扫、绿色错峰出行。镇里发布倡议书,倡导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手段,推广数字殡葬、网络祭祀、代客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镇文明实践所也发出“理性追思、文明祭扫”倡议,并推出“寄情在云上,追思在心间”的云祭扫活动,社会各方都在为绿色祭扫畅通渠道、建立平台、提供便利,引导群众自觉文明低碳祭扫,加快摒弃不环保的祭祀习惯,社会祭扫的主流方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清明慎终追远的仪式感,是一段跨越生死的对话,也是一场敬畏生命的宣示。文明的祭扫形式,体现的正是对生命和自然的珍视,弘扬的正是爱惜自然、节约资源的传统美德。”凉亭镇党委委员邓顶峰说,为逝去的亲人献上一束鲜花、送上一段旋律、默念一段祝福,同样承载着最真挚的情感,且更能体现追思者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养,也是以更环保、更清明的方式,向亲人表达心底最亲切的问候。
除了祭祀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在凉亭镇,清明节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
据凉亭社区党总支书记程四美介绍,多年来,社区通过引导居民“网上祭祀”、鲜花换纸钱、致居民一封信、在社区设置哀思墙等方式替代传统烧香烧纸的陋习,提升居民文明祭祀的意识和理念。社区居民逐渐抛弃了烧纸等陋习,还主动在祭祀节日参与巡逻队伍,对焚烧冥纸、冥币等行为进行劝阻。
为了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今年清明节,社区将文明祭祀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引导居民用废旧报纸、水瓶、野广告等换取鲜花,节俭、绿色、环保的理念让文明祭祀与环境保护完美融合。(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沈莹)
责任编辑:姚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