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街道:以传统文化为笔书写和美乡村之诗
宿松融媒讯 龙山云湖两相望,二郎河畔樱莓香……这是龙山街道物阜民丰和美乡村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龙山街道深耕地方特色,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增进文化认同、树立文明新风”等维度出发,书写和美乡村之诗,从而紧紧留住这片松兹大地上乡风乡韵乡愁。
执“文化血脉”之笔,用心增进文化认同
今年以来,为了朝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迈进,确保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生生不息,龙山街道牢牢抓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做到了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在这过程中,该街道重视对本土特色文化的挖掘、发现、保护工作,让掌握一技之长的文化艺人脱颖而出,确保优秀地域文化薪火相传;同时也加快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培养不同层次的黄梅戏爱好者、传承者,激发民众学习传承黄梅戏,文南词的兴趣和热情,我街道各村(社区)共举办黄梅戏活动7次,开展文南词进校园活动3次,有效开展“学雷锋”行动4次。
执“文明新风”之笔,用情树立惠民风尚
龙山街道注重激发全民参与的内生动力,让村民在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熏陶浸染中,提升精神文明素养,持续增强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以现代乡风文明德化人心。同时街道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多举措、全方位宣传农村“治风”工作。
在春节、元宵、七一等重要节日里,街道、社区(村)累计举办健康文化活动10次,观看人次达4000人次,开展大型健康教育活动2次,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3次,共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起,参加人数800余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街道下辖的新耕村就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解决了7户家庭的丧事操办问题。经议事会中老党员的解释劝说,7户家庭均简办丧事或不办丧事。村委与殡葬服务提供商达成一致,为村民操办丧事提供新习俗服务。此事也被创作为艺术作品广泛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倡导文明新风尚。
执“特色产业”之笔,用力推进文旅融合
龙山街道大力推动城郊农耕文化和休闲旅游的融合,致力于在彰显特色、优化布局、产业融合、联农带农上下功夫。街道以文化人才队伍为基础,感召有为青年主动参与到和美乡村建设中,加大乡村“文化带头人”培育力度,注重挖掘非遗资源价值和传统农耕文化,立足全域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积极创建“拿得出手”的本土特色品牌,为加快建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更大贡献。街道全力打造“城郊经济”“周末经济”,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截至目前,街道已建成草莓大棚43座、产值130余万元;成功举办樱花节等特色活动2场次,吸引游客2万余人,带动附近5个村民小组5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超5000元。(通讯员 江涛)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