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街道:加快打造徽风皖韵和美乡村
宿松融媒讯 9月20日,安徽省宿松县龙山街道韩岭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现场,几名村民正在塘坝上修砌步道。
“以前总盼着饭后消消食,到村里转转,现在终于实现了。”随着池塘岸边步道即将建成,村民刘学文兴奋地说。这条步道处在村庄的中心,与村中各条小径相连,形成放射状的通路,村民可以在这池塘一周绕圈散步。
步道,不仅是一道别样的风景,也是一条条“毛细血管”。随着乡村的不断建设发展和休闲健身、文化旅游的日益普及,村民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在同步提高。韩岭村地处县城近郊,与宿松县经济开发区毗邻,村民出门就是公路,以前抱怨除了可供车辆通行的道路,附近没有像样的散步、休闲的地方,晚饭后,仅有的就是房前屋后的这一脚路。
韩岭村两委通过走访群众、乡贤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广泛征求意见,决定在做好主次干道、农户房前屋后等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利用村里既有池塘打造一个个美丽乡村节点,做好“美”字文章,凸显城郊区域美丽节点。
“根据村庄原有的地形和植被特点,沿着它的岸线建造出绿茵步道,并且在步道两边做上围栏和观景平台。步道内空余土地补种了绿植,更有现代化路灯,既提升了美观度,又为村民们夜晚出行提供了保障。”韩岭村乡村振兴专干刘志说,此举切实解决了村民无户外健身、休闲场所问题,打通了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一处处“宝地”频频亮相,每天都有村民前去“尝鲜”。这些休闲娱乐场所建成后,村内各小组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形成“大环套小环”的环形步道,村民们可以绕着水清岸绿一走到底。
据了解,韩岭村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紧盯“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目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高品质打造村域空间。
刘志介绍,7月底以来,仅石屋村民小组,共拆除了9处危旧房屋和3处旱厕,并填埋了3处旱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好评。
和美乡村不仅美在环境,更美在产业。韩岭村结合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从环境整治、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民生福祉入手,突出重点项目攻坚,蓝莓产业园正在加速推进,一系列景观节点与基础设施陆续完工,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我们紧扣村庄特色和村民需求,在人居环境提升上做加法,打造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留住乡愁;同时立足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内外兼修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韩岭村党总支书记宗益雁表示。
龙山街道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村与村之间也在暗里较劲,互相比进度、比成效、比群众满意度。
在小湾村,村口节点打造、村庄道路硬化、田园美化升级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这里正在创建高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处处呈现着大干快上、如火如荼的喜人景象。
“以前污水都直接往外排,碰到天气热的时候,气味非常难闻。现在污水被统一收集,并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后达标排放,老百姓都非常欢迎。”在村中央的一处污水管网改造现场,村民余世平正和工友一道,开挖沟渠、铺设管道。他说,污水管网项目通过雨污分流和污水的有效收集,将彻底改变村内污水直排、处理设施无人看管、环境脏乱差的现象。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7月份以来,小湾村在邓屋、欧埠等自然村庄借助城郊地理优势,依托当地原生态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坚持宜居宜业宜游魅力乡村定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深挖培育景观节点,大力发展城郊游、乡村游,以徽风皖韵迎接八方来客。
据小湾村村委尹峰介绍,8月以来,在邓屋、欧埠两个自然村落,共拆除了11处危旧房屋和10处旱厕,并填埋了4处旱厕,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完善的设施,宜居的环境,是群众对和美乡村建设最真切的期盼。合九铁路宿松站位于小湾村,是宿松“门户”,曾经因为日常维护不到位而影响“门户”形象。为破除发展瓶颈,小湾村把露天旱厕、户外杂草、草垛、臭水沟等全部纳入清理整治范畴,打造出干净靓丽的村容村貌。
看到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村民们积极性更高了。为打造美丽家园,村民余世平按照村里统一规划,主动拆除自家的柴火房,清除路边障碍物,并积极做好其他村民思想工作,使得村里的各项建设有序推进。“和美乡村,是我们老百姓共同的愿望。看到庭院美了,村庄绿了,我们心里也舒畅一点。”余世平说。
在小湾村,雨后天晴,山峦环抱着排列整齐的农村别墅,与晚霞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
“不久的将来,一处处林木成荫,穿林傍水、临田绕宅的小景观,与沿线村民庭院形成相互映衬,清新自然和谐宜居的诗意家园将会展现在面前,村民的幸福感也将大大提升。”小湾村党总支书记尹德龙说。(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胡锋)
责任编辑:姚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