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山村:“四轮驱动”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宿松融媒讯 在宿松县西北角,大别山深处,有一座美丽宜居的村落——柳坪乡邱山村。2023年,该村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近年来,邱山村紧紧围绕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要求,通过“四轮驱动”,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设施建设、文化铸魂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了乡村的华丽蝶变,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8项“国字号”荣誉。
产业驱动,铺就增收致富路
邱山村充分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乡村“产业路”,让农民增收更多元。作为安徽十大名茶“宿松香芽”的主产地和茶叶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邱山村拥有百年种茶历史,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000余亩。通过科学种植与系统管理,茶叶产量与质量实现“双提升”,“宿松香芽”多次在国内茶叶评比、博览会中获奖,其传统制作技艺还入选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邱山村还利用特殊小气候,发展特色蔬菜雨花菜等种植。目前,雨花菜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年产值5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收20多万元。同时,通过农产品销售、资产租赁、村企合作等方式,邱山村不断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
环境带动,塑造乡村新风貌
在环境整治方面,柳坪乡党委、政府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全体乡干部实行分片负责制,由乡班子成员带队,下沉到各片,同群众一起解决门前屋后柴草堆放、人居环境、卫生厕所改造等问题。邱山村全面发力,创新用好信用积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实现共建共享。对积极配合村庄建设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年终表现突出者,并在宣传栏展示其先进事迹,提升村民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随着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入,邱山村村民自发主动清理垃圾,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村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24年以来,邱山村累计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68个,消除旱厕48个,覆盖全村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现已完工。全村1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全面启动,结合“美丽庭院”和“五小园”建设,逐户开展房前屋后杂物清理、水沟清淤、破损修复等工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设施拉动,提升乡村宜居度
邱山村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自精品村建设开展以来,邱山村共启动实施项目30余个,总投资5000余万元,涵盖道路建设、污水处理、民宿改造、古树保护、林业步道、杆线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绝大部分项目已基本完工,成效显著。
其中,罗汉尖风景区道路拓宽,规划多个停车场,配套设施大幅提升;循环道路、水利设施等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乡村的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文化推动,铸就乡村之魂
建设和美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邱山村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信用积分兑出新风尚,“妇女带家庭”成为环境治理的良方,老年义务巡查队守护着环境卫生。
老党员主动包保村内公厕卫生,五保老人无偿捐出自家青石板、旧石磨用于护墙建设,一个个村民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人翁。文化活动更是点亮了乡村生活,每到傍晚,村文化广场上便热闹起来,村民们自发组织的舞蹈队正忙着彩排扇子舞,大家跟着音乐舒展身姿,脸上洋溢着笑意,成了村里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
同时,邱山村还依托当地美丽山水,发展民宿和餐饮业,整合闲置资源,打造特色民宿和餐饮服务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下一步,邱山村将继续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项目推进等方面持续用力,深入挖掘本地农业特色资源,引进新技术、新业态,延长产业链,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发更多乡村旅游项目,持续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通讯员 刘亚锋)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