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柳坪 > 乡村振兴 >正文

柳坪乡:山乡织彩锦 城乡融合展新图

【 字体:    稿件来源: 柳坪乡  作者: 刘涛   时间:2025-07-17 15:57:23   

  宿松融媒讯 在皖西南大别山的层峦叠嶂之中,柳坪乡如同一颗被群山温柔捧起的明珠。曾几何时,“山高路远”是这里难以撕去的标签。然而,当城乡融合的春风吹拂这片静谧的山乡,柳坪不再仅仅是田园牧歌的象征,它正以其独特的路径,悄然织就一幅产业共荣、设施互通、文化交融的斑斓画卷,为山区乡镇的城乡协调发展奏响了一曲充满活力的时代和声。

图片3.png

产业筑基:绿水青山成为城乡共富的金钥匙

  “绿叶子”变身“金叶子”漫山茶园不仅是风景,更是柳坪的“绿色银行”。城市资本与先进理念的注入,推动茶叶加工从粗放走向精深,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线延伸了产业链条。昔日茶农如今亦工亦农,在车间与茶园间穿梭,收入来源更加多元。茶叶品牌借助电商平台飞出山坳,直抵城市消费者的案头,城乡在茶香中共振。

图片4.png

  毛竹生“金”,林间奏响富民曲柳坪乡坐落在大别山脚下,是宿松县“毛竹之乡”,毛竹种植面积达22000余亩。为了使毛竹林形成产业链,柳坪乡党委政府为此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最终吸引一批外出人才回乡创业。柳坪村外出创业能人吴兆得回到柳坪,创办了以生产凉席丝、一次性筷子等为主的竹制品加工厂。为留守村民开辟了“家门口”的增收渠道。

  设施助力城乡距离在互联互通中消弭

  天堑变通途,山门向城开:一条条崭新拓宽的乡村公路,如同坚韧的丝线,将散落的村落紧密缝合,更无缝对接了县城主干道乃至远方的高速路网。村民进城办事、孩子求学、农产品出山,时间成本大幅压缩。快递物流车能顺畅抵达大部分村组,“山货进城、城货下乡”的双向流通变得高效便捷。

图片5.png

  数字进村,城乡共享信息“高速路”:光纤宽带、5G信号逐步覆盖山乡,架起无形的桥梁。村民通过手机直播售卖土特产,年轻人在家开起网店;乡镇卫生院与县市医院实现远程会诊,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山水阻隔;智慧农业设施在部分茶园应用,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数字红利,正抹平着城乡的信息鸿沟。

  服务延伸,民生暖流润心田:乡镇中心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提升,辐射周边村落。改造升级后的中心学校,硬件设施改善,与县城学校建立帮扶交流机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增强,村民常见病、慢性病管理更方便;综合文化站、乡村大舞台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阵地。城市标准的服务理念,正逐步向乡村延伸覆盖。

要素破壁:城乡血脉在双向流动中贯通

  土地流转,唤醒“沉睡资本”: 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权益的前提下,柳坪乡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户将闲置土地、山林入股合作社或流转给专业企业,用于规模化的茶叶、中药材种植或旅游项目开发。这既让农民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或分红收入,也使得城市的资本和技术能够顺畅进入乡村,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

  人才“归巢”,智力反哺桑梓:柳坪乡大力实施“能人回乡”“乡贤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经商务工的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技能人才返乡创业就业。这些“新农人”带回城市的视野、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电商营销、民宿经营、现代农业等领域大显身手,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

  柳坪乡的实践,如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荡起超越地域的涟漪。它有力地证明:城乡融合并非城市对乡村的单向“输血”,而是基于各自优势的深度互补与共振共生。在柳坪,城市的资本、市场、技术,与乡村的生态、文化、劳动力,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共同绘就了山乡巨变的崭新图景。

  柳坪的探索,为广袤国土上众多同样渴望振兴的乡镇点亮了一盏灯——城乡融合发展的康庄大道,正在脚下延伸。(通讯员 刘涛)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