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九姑 > 乡村振兴 >正文

九姑乡:古桥换新颜 旧貌添神韵

【 字体:    稿件来源: 九姑乡  作者: 刘升华   时间:2022-06-08 16:49:45   

  宿松融媒讯 “两岸花燃野,一溪柳钓烟。”这是清初文学家、翰林院学士朱书写下的脍炙人口的《杜溪吟》中的名句,其情景交融的描述,足见当时的杜溪桥多么惊艳。

08806ABD03FF9B1938DA03564E72727D.jpg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桥,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杜溪古桥的变迁吧。

  杜溪桥坐落在宿松县九姑乡杜溪村境内,横跨杜溪河,始建于明弘治己未(1499年),清顺治戊子(1648年)被洪水冲毁。 后经几次重修,至乾隆庚子(1780年)重建石拱小桥,一直沿用至今。该桥属单孔石拱桥,桥孔径1.7米,面宽5米,跨度7米,由700多块方形条石相互衔接挤压、铺砌而成,拥有较高的施工技艺。古代,该桥是程岭、许岭、下仓几个乡镇通往县衙的必经之道,特别是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被朝廷征用后,承担着运输出行的重要使命,因而交通繁忙,络绎不绝,桥上车水马龙,桥下可通小船,两岸风景更是美不胜收。

  数百年时光流逝,石桥渐渐残破,由熙熙攘攘变得沉寂冷清,甚至因年久失修而不能通行,而这片土地上的勤劳人民,世世代代保护着杜溪桥,并且一直延续下来。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历经河水冲洗浸泡,古桥两侧桥基发生沉降,土基损毁,桥面破败,但杜溪桥一直没有垮塌,桥的整体依旧完好。

  下面,是数年前的几张照片。

mmexport1654676775069.jpg

  关于杜溪桥的传说有好几种,但我更愿意引用一句古语:“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历经数百年风霜,曾经的烟柳画桥承载着历史的底蕴与深厚的文化,彰显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是劳动人民无穷聪慧和汗水的结晶,散发着古典的光辉。

  为了保护抢救杜溪古桥,表现其文化精髓,延续其真实历史和价值,让其败落的身姿重新焕发生机,再现辉煌,近年来,九姑乡党委政府委托有关单位勘察设计,经过持续观测,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编制保护修缮方案。2022年1月,杜溪桥修缮加固工程获得县文旅体局许可批复。

  2022年4月,九姑乡正式启动了古桥修复工程,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开展历史教育、开发文化旅游。修复过程中,在保护古桥的前提下,对残损严重的部位、构件均按照原工艺施工,最大限度地保持古桥的文物价值和历史风貌。2022年6月首期修缮工程如期完成,使古桥恢复了往日的雄姿,仿佛过去古桥上人群热闹穿梭的景象就在眼前,见证了乡村历史的沧桑。

  “古桥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使用它原本的石材。”该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修复的进程中,既注重消除其安全隐患,又增加古桥的实用性、安全性和美观性,保留了它厚重的历史底蕴,使之与杜溪河两岸融为一体,呈现一派古朴自然的景象。

  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几百年的兴衰荣辱,如今的杜溪古桥,虽谈不上奢华,却别有一番风采。岁月洗涤,石桥风韵依旧,静对光阴的磨砺,镌刻时间的苍老。日出日落,古桥的倒影映在湖面上,风一吹,微波粼粼,细说着古桥的变化,细说着这片土地的变迁,更细说着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九姑乡党委政府在此基础上,将围绕杜溪古桥积极推进滩涂改造、种养基地、湖区风景等相关项目建设,谋划打造集休闲、采摘、垂钓、娱乐、观光于一体的湿地文化公园,让古桥的传说、浓厚的文化氛围绽放新颜,让古老的驿道焕发出绚丽光彩。(通讯员 刘升华)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