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九姑 > 基层动态 >正文

九姑乡:农技服务“零距离” 赋能乡村振兴

【 字体:    稿件来源: 九姑乡  作者: 刘升华   时间:2025-07-09 16:41:43   

  宿松融媒讯 “前些日子,我家秧苗长势比别人家差很多,不晓得是什么情况。晚上忍不住打了个电话,第二天清早老史和农技员就来了,并很快找到原因,原来是打药造成的。当时他们就指导我采取具体的缓解和抢救方法。”日前,农户汪的毛表示对恢复良好的水稻和农技人员细心指导非常满意,对九姑乡农技服务便民工作室的“全天候响应”赞不绝口。

  7月4日,九姑乡农技服务便民工作室正式揭牌,这场以“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为抓手的农技服务升级,正让乡村振兴的技术活水精准滴灌田间地头。

  “服务清单”的精准转化。今年以来,九姑乡党委、政府将“农技服务断层”列为重点整改问题。在“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乡干部走访100余户农户时发现,机构改革后原农技站人员并入政府大院办公,大部分农户反映“找农技人员得跑乡政府,特别不方便”。为此,该乡整合原农技站、乡村振兴办等资源,在旧址改建农技服务便民工作室,同步建立“群众点单、专家接单、农户评单”闭环机制。“农技服务必须跟着农时走、贴着民心做。”乡分管负责人介绍,工作室设立前,乡有关部门已经召开多场“田埂议事会”,将农户提出的“病虫草害应急指导”“农忙时段服务”等12条需求逐一转化为服务清单。

  “弹性服务网”的温暖延伸。走进工作室,墙上的“服务指南”格外醒目:常规服务时段、农忙特服窗口、农技员24小时服务热线等一应俱全。上周六杨茂村农户孙水保带着几颗发病的花生、辣椒苗来到便民农技工作室“求医问药”,农技员分析后立即给出具体解决方法。更值得关注的是工作室的“技术下沉”模式:原农技站工作人员不仅每天轮流在工作室值班,还随时到田间地头与种植大户面对面交流;微信工作群长期推送“农事提醒”,如“再生稻处在孕穗破口抽穗期,需要注意灌深水或跑马水防高温热害,及时施药防病虫害”等实用信息,覆盖全乡100%种粮大户。“现在我们不是等农户来问,而是主动‘找问题’。”有着30多年农技服务经验的史和平翻出“田间日志”,上面详细记录着农作物长势和隐患点。

  “发展共振”的生动注脚。“工作室就像农户的主心骨,让服务和技术又好又快落地。”乡有关负责人坦言,机构改革后人员整合曾面临“服务半径变大”的挑战,而新的农技服务机制通过“农技员+土专家”模式,显然已成为提升农业发展质效的“推进器”。与此同时,注入现代农业数字化服务思维——线上信息汇总、线下田间实操指导,形成全方位服务格局。在种植大户的水田里、在芝麻地里、在红薯地里……农技服务人员处处开设“田间课堂”,现场对遇到的种植生产问题进行讲解、演示、指导,使农户就地学习到种植实用技术,切实让农业科技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产品提质增效,助力了乡村振兴。

  旭日东升,彩霞满天,“农技服务便民工作室”牌子格外亮眼。正如种粮大户周武所说:“这里不只是个办公点,更是我们农民的‘技术靠山’,只要庄稼有需要,一个电话技术员就出现在田埂上。”这场由学习教育催生、因访企问需落地的农技服务革新,正以“零距离、全时段、精专业”的姿态,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专业、贴心、安全的服务,让“民生之盼”成为“民生之赞”。(通讯员 刘升华)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