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乡:筑牢“前沿阵地”打造特色“模版”
宿松融媒讯 今年以来,高岭乡高岭村开展防灾减灾典型示范创建工作,筑牢“前沿阵地”,打造特色“模版”。
高岭村产业特色明显,光伏发电,阳光玫瑰葡萄以及反季节龙虾都要依靠气候条件,极易因为恶劣天气造成灾害发生。为此,村里严格落实应急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发布辖区将会出现的各种极端天气信息。重点对辖区多个地段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张贴《灾害防御明白卡》100余份。全村现有应急避险场所3处,面积9000平方米,可安置人口8000余人。同时确定人群转移安置路线,并常态化开展居住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前谋划防汛抗洪各项准备工作。
为进一步增强村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基层群众应急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岭村采取“村主导、组织管理、户互助”的救灾工作形式,制定工作规划和工作制度,确保灾情发生时能及时动员和处置。同时突出基础设施的完善,落实室外避难场所、临时避难点,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室,配齐灭火器、急救包等应急救助设备。
村里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创新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宣传教育形式,拓展宣传渠道。结合“固定党日”、群众代表大会等会议,充分发挥乡村大喇叭、抖音新媒体平台作用,大力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及时转载刊发播报防灾减灾科普信息,不断为群众宣传普及风雹防范、防汛抗旱等知识,努力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每季度召开“民情恳谈”屋场会议,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商。同时利用智慧减灾APP、天帮忙APP为群众开展免费发布特殊天气预警、组织宣传防灾减灾活动、引进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多样的惠民利民活动,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和综合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群众逃生自救、互帮互救技能。
与此同时,重点解决了村主干道维修、居民饮水点维修扩容、电力农网改造扩容、部分片区环境脏乱差、防灾减灾信息共享慢等难题,真正做到了心系群众办实事、为民解忧暖人心。(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唐黄琴)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