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高岭 > 基层动态 >正文

高岭乡:筑牢保障网 脱贫不返贫

【 字体:    稿件来源: 高岭乡  作者: 司舜 胡锋   时间:2022-05-10 16:29:42   

  宿松融媒讯 “多亏有了政府帮助,要不咋能生活?”宿松县高岭乡汪冲村村民沈毕荣说,上个月她丈夫去世,家里天塌下来了,不知所措的时候,乡村两级干部及时上门,进行家庭状况核实和心理疏导,极大缓解了精神压力,增强了生活信心。

  沈毕荣家这一情况触发了高岭乡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的大数据预警,乡村两级干部通过上门核查,积极纳入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对象,努力帮助这个家庭缓过劲来并渡过难关。

  脱贫攻坚推进到现在,防止返贫致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高岭乡乡村振兴办主任杨勇介绍说,前期全乡边缘易致贫户有12户、脱贫不稳定户4户已全部消除风险。乡村两级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瞄准重点对象

  当前,无论是脱贫户,还是监测户,都是贫困的坚中之坚。防止返贫,首先要盯紧重点对象。

  沈毕荣一家4口人,除了大女儿已经成年并远赴外地打工外,还有两个孩子正在读书,生活不富裕。沈毕荣坦言:“我一个弱女子,身体不是太好,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全家就靠大女儿一个人打工。”

  村党总支书记沈长江说,沈毕荣家存在致贫风险,村两委主动与学校对接,实施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他们不致贫。

  “返贫的监测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主要监测建档立卡脱贫户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县直部门预警信息涉及的对象等群体,开展定期检查、识别标注和动态管理。”杨勇说,乡村两级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认真落实“五防”机制,及时实施精准帮扶,努力消除致贫风险。

  及时预警,尽早帮扶,就能防止返贫致贫。尤其是刚脱贫的家庭很是脆弱,濒临返贫。关键时刻,预警机制发挥作用,连续3个月收入不稳定,村干部及时上门,办理低保、申请各项政策帮扶,解决一个个难题。

  县乡两级数据平台收录了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动态信息,用不同颜色信号灯显示收入水平,返贫风险一目了然。有了完善的监测预警网络,防贫工作可以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同时打破藩篱让数据共享。医保、民政、应急管理数据联网,精准识别因病、因灾等而造成较大支出的对象,及时提供基金救助。

  措施精准发力

  防止返贫、致贫,根本上要提升群众自主发展能力,确保他们能持续稳定增收。

  就业有保障,生活底气足。“一个月收入1500多元,还有300元补贴,活不重,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在高岭乡中心小学,姚圩村村民姚明祥正在做着保洁工作,前两年因外出打工摔伤,又没啥技术,找工作难,一度灰了心,2020年,乡村对他精准帮扶,安排他在小学做环卫工,有了新工作,他对新生活又扬起了信心。

  “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村里建有扶贫车间,也帮着组织外出务工,多种就业渠道,让大家靠劳动稳固脱贫。”姚圩村干部许四海说。

  “用两手硬保障两手赢!”眼下,党员干部创新工作方式,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乡村振兴,开启双线作战。“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解决务工人员出行难、就业难的问题。各村因地制宜设置保洁、卫生监督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保障困难群众就近就业。

  摘帽不摘责任

  “频道不换、靶心不散”,高岭乡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帮扶力量不减反增。

  “看到干部上门来,我放心了。”青云村村民石美华高兴地说,“这两年的好日子,离不开干部们的倾心帮助。”石美华身患重病,每年获得的帮扶资金就有四千多元。

  对于像石美华这样的群体,高岭乡建立动态帮扶机制,实现乡村两级联动,对退出的贫困户依然保持帮扶力量和帮扶关系不变。同时以“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为监测对象,综合实施防贫保险、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等手段,建立防贫长效机制。针对“山上山沟、圩区滩区、偏远偏僻”等基础薄弱农村,高岭乡党委政府坚持持续补短板,加大资金投入。对已脱贫户按照极易返贫户、较易返贫户、稳定脱贫户分级管理,在未建档立卡的危房户、低保户、受灾户等8类群体中建立边缘户台账。

  如今的高岭乡,产业兴旺了,致富信心足了,生活越来越精彩。受到村里雇请的困难群众,他们干活勤快,村子变美了,村民笑容更多。近年来,修公路、建采摘园,闲置土地变成文化广场。全乡正在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美丽乡村更加富足,目前已建成食用菌、稻虾共作、阳光玫瑰葡萄等产业示范基地100多个,发展林果、花卉、水产等产业,带动一大批群众。同时依托星罗棋布的微景区,开发全域旅游,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胡锋)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