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复兴 > 乡村振兴 >正文

复兴镇:高粱产业“映红”幸福生活

【 字体:    稿件来源: 复兴镇  作者: 龚金石   时间:2023-09-12 10:39:12   

  宿松融媒讯 近日,走进位于复兴镇高屯社区的高粱种植田地,连绵成片的高粱穗子在微风下轻轻摇曳,一辆辆来回忙碌的收割机轰隆作响,运粮车拉着收好的高粱奔波一趟又一趟,俨然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

  在田间地头,宿松县爱平家庭农场相关负责人曹爱平正指导工人在高粱地里开展机收作业,成排的收割机轰鸣着在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不到半小时,一大块地就已收割完毕。看着如此盛大的丰收景象,笑盈盈地说道:“几年前,我根据村里的建议开始大范围种植高粱,经过与农业公司签订合同,保证回收价格,收益非常好。2023年,我们农场种植面积就扩大到900余亩,我们采用现代化农业模式,实现播种、植保、收割的全过程机械化,高粱种植、管理、收割都是雇佣的本地村民,经过精心管护,亩产量能达到400公斤左右,按现在收购价每公斤4元计算,产值在140万元左右。”

  “以前,村里多是‘一豆一麦’的种植模式,效益不好。现在,我们的高粱都是先和农业公司签订了合同的,不用愁销路,村里很多农户都加入到高粱种植的行列里。我们计划把高粱产业做大做强,逐渐形成产业链。”复兴镇高屯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哲江说道。

  近年来,复兴镇积极采取“订单高粱”生产模式,通过产销对接方式,有力解决了种植户产量不好、销路不行的问题,实现了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种植户干着放心,有保障,企业也能连续不断生产、销售,解决货源不足的烦恼,形成一条产业链条,让农业生产迈入了良性循环。

  在高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复兴镇还鼓励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响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之前零散分布的低产田变为“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实现“小田变大田”,创新“农户+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多种带动模式,镇内高粱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3万亩,是宿松县发展“红缨子”高粱种植面积最多的乡镇,更是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传统农业经营理念,引导群众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高粱种植。不断引进‘订单农业’,发展订单种植;用好高标准农田,确保建成一亩、见效一亩、管好一亩,长期持续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综合效益,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复兴镇党委书记陆克武说。(通讯员 龚金石)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