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镇:特色农业织金带 绿水青山入画来
宿松融媒讯 近年来,二郎镇立足山水禀赋,以绿色发展为笔,将生态保护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产业集聚,打造沿河特色农业“金腰带”
二郎镇立足沿河生态资源禀赋,以沿河菊仲蔬菜种植园、界岭辣椒、苔藓基地及羊肚菌产业园、茯苓玲霞花卉基地等特色企业为核心,创新推行“企业+农户”联动模式,对沿河区域实施连片规划开发。
这一模式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技术共享与产销对接,将企业的市场优势与农户的劳动力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起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企业提供种苗、技术与销售渠道,农户负责标准化种植,形成“产前指导—产中管护—产后回收”的全链条协作。如今,沿河10余公里的绿色产业带蓬勃兴起,菌棒林立、蔬菜瓜果四季飘香、花卉苗木争奇斗艳,宛如一条镶嵌在河畔的“金腰带”。
产业带不仅激活了镇域经济的绿色“含金量”,也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乡村环境因规模化种植与生态管护愈发秀美,形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良性循环。
产业转型,激活绿色发展“新引擎”
二郎镇以林下经济为突破口,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转型路径。依托广袤林地资源,创新发展“林禽共生”模式--林下土鸡、土鸭成群觅食,白鸽穿梭林间,形成天然生态养殖链。这些以林间虫草为食、无饲料添加的禽产品,凭借绿色天然的品质,迅速打开周边县市市场,成为供不应求的“生态名片”。
林下经济不仅盘活了闲置林地,更构建起“家门口”的就业增收网络。村民通过参与养殖、分拣、包装等环节,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实现“顾家”与“创收”两不误。目前,全镇林下养殖面积超2000亩,带动300余户家庭就业,形成“树上采果、林下养禽、土里生金”的立体经济格局。
生态治理,雕琢绿水青山“高颜值”
二郎镇以水岸同治为抓手,持续提升生态治理效能。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严格落实“河长制”,镇、村两级河长无论寒暑坚持巡河,及时清理河道垃圾,确保河畅水清。同时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关停污染小作坊,并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如今的二郎镇河道清澈见底,鱼虾游弋,两岸绿树成荫,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二郎镇同样重拳出击。通过强化对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的监管,督促企业安装先进环保设备,严控扬尘和废气排放。对不合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关停”双轨制,同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户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一系列举措让二郎镇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白云常驻,清新空气不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更为生态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生活,提升百姓幸福“满格电”
从产业到生活,绿色理念贯穿始终。这里的社区与村庄,处处是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蜿蜒的林荫步道。清晨,老人在绿篱环绕的广场打太极;傍晚,孩童追逐着穿过飘满花香的小径。生态红利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推窗可见的绿意、触手可及的清新,正化作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绿色,既是产业振兴的“金招牌”,更是民生幸福的“调色板”。站在新起点,二郎镇将继续深耕生态经济,让每一片青山、每一条绿水,都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最美注脚,向着生态振兴的新征程稳步前行。(通讯员 朱林燕)
责任编辑: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