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镇:“老有所学”谱新篇 夕阳生活绽芳华
宿松融媒讯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浪潮,扎实推进“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今年以来,二郎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阵地建设、教学质量和作用发挥,全力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服务,绘就幸福“夕阳红”。
建强阵地,让“求学之路”更便捷
“以前想学习,要么得跑老远,要么没合适场地,现在村头就有老年教学点,抬脚就能上课!”谈及如今的老年教育服务,家住二郎镇二郎社区的李奶奶赞不绝口。为破解老年教育“阵地少、距离远”的难题,二郎镇坚持“资源整合、因地制宜”原则,全面盘活辖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闲置校舍、村级公共服务用房等现有资源,高标准打造镇级老年学校1所、村级老年教学点8个,实现镇、村(居)办学场所全覆盖。
走进镇级老年学校,书法教室笔墨飘香,舞蹈室乐声阵阵,健康科普室设备齐全;村级教学点虽小巧精致,却也功能完备,桌椅、教具、音响等设施一应俱全。各教学点均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环境维护,为老年人营造了安全舒适、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截至目前,全镇老年学校及教学点累计吸纳老年学员1000余人,学员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55岁,真正实现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目标。
精设课程,让“学习内容”更对味
“我们老年人学习,不求成名成家,就图个开心实用!”二郎镇老年学校负责人介绍,在课程设置上,镇里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深入走访调研老年人的学习意愿和兴趣爱好,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量身定制多元化、个性化课程体系。
针对老年人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开设健康养生课,邀请医护专家讲解慢性病管理、合理膳食、应急救护等知识;聚焦老年人防骗需求,开设防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科普课,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贴合老年人的文化兴趣,开设书法创作、国画入门、戏曲演奏、广场舞、太极拳等特色课程,其中戏曲演奏班最受追捧,老人们自带琵琶、二胡、京胡等乐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识谱、练指法开始,一步步合奏经典曲目,奏响晚年幸福乐章。
为保障教学质量,二郎镇组建了一支“专业教师+本土能人+志愿者”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既有来自文化馆、老年大学的专业老师,也有退休老干部、民间艺人等本土文化能人,他们不仅教学经验丰富,更懂老年人的学习特点,课堂上耐心示范、手把手指导,课后通过微信群答疑解惑、分享学习资源,让老年人学得会、学得透、学得开心。
搭建平台,让“夕阳价值”更出彩
“学习不仅让我们充实了生活,还能为社会出份力,这种感觉特别好!”在二郎镇“银发志愿服务队”的旗帜下,一批老年学员正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二郎镇始终坚持“学用结合”,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鼓励老年学员发挥自身优势,让“老有所学”的成果转化为“老有所为”的动力。
由戏曲班、广场舞班学员组成的“银发文艺队”,成为乡村文化舞台上的“主力军”,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贴合乡村生活、宣传政策法规的文艺节目,走进村组文化广场、敬老院开展巡回展演20余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由退休干部、老党员组成的“乡贤调解队”,凭借威望高、经验足、善沟通的优势,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30余起,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还有不少老年学员主动参与政策宣讲、环境整治、关爱困境儿童和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的担当。
下一步,二郎镇将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老年教育基础设施,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如拓展戏曲、民俗等特色课程,打造老年文化品牌,努力提升老年教育服务水平,让“老有所学”行动真正成为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工程,让二郎镇的老年人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奉献中续写人生精彩。(通讯员 朱林燕)
责任编辑:李晨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