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程岭 > 基层动态 >正文

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晚年 为政府分忧 替村民解难

【 字体:    稿件来源: 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司舜   时间:2022-09-01 16:20:05   

    ——记宿松县程岭乡红福养老院院长张国兰


  宿松融媒讯 “一个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能办成养老院?打死我就不相信!”“养老院可不是谁想办就能办的,它需要科学的管理与优质的服务。尤其在服务方面,稍微考虑不周,就有可能前功尽弃。”面对质疑,宿松县程岭乡红福养老院院长张国兰却用事实给出了答案。她不仅把一个乡村养老院办得红红火火,而且还在当地方圆几十公里内众人皆为认可。

  “咯咯咯咯……”人未进院,就能听到开心的笑声。原来是院长张国兰和老人们在一起做游戏,一起享受快乐。

  1972年出生的张国兰,是一个喜乐女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在她的脸上永远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每一个与她接触的人,都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从2015年起,在家人的帮助下,张国兰回到农村在家里创办一家集医疗、护理、养老、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养老院,取名红福养老院。

  红福养老院是坐落在乔木村,面积有5000平方米,里面住了62位老人,最大年龄95岁,这些老人来自全县各个乡镇,有的是夫妻二人一起。

  走进红福养老院,好像是走进了宾馆,电视播放大厅、散步锻炼场地、食堂……养老院的里设施一应俱全,很快就实现养老院与卫生室对接的医养结合,展现了不同于普通概念的养老理念。

  “住在这样好的养老院,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80岁的老人何金水对这里的环境和服务竖起大拇指点赞说,每天听到院长的笑声,老人都很开心。94岁的杨爷爷患有中风偏瘫,刚来几天,每天张国兰帮老人做康复,给他讲身边发生的事,帮老人翻身、上厕所、擦洗身体等等,老人感动地说:“就算亲闺女也不过如此啊,这里比家里还好。”

  “住在这里的老人身体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对饮食的要求特别高,老人想吃什么就给他们做什么,一定要注意营养搭配。”为此,张国兰亲自种菜,亲自烹饪,张国兰说,老人身体都很虚弱,养老院针对每个老人都有一套个性化的食谱。有的老人到子女家过年,吵着要回来,说养老院才是他的家,老人们把我当做是他们的亲人的时候,我感觉非常幸福,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张国兰说。

  红福养老院设施齐全,环境优雅,张国兰一心为老人服务,全力替儿女解难,尽力为社会分忧,养老院先后居住200多人次,其口碑与品牌早在人们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这里环境优美,吃住一应俱全,还有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老头老太在一起,我感到特别开心。”90岁的李奶奶是50多公里外的复兴镇套口村人,老人说,自己一直独居,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为了让自己能够安心养老,子女们此便把她送进来,而且对这里的服务很满意,这也解除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如今,老人与张国兰朝夕相处,处着处着有了很深的感情,现在都喊她“闺女”。

  不但生活上极尽照料,在身体上,更是无微不至,在护理过程中,张国兰学会了一套防止褥疮的独特方法,另外就是,她每天几乎都只睡几个小时,早晚例行查房雷打不动,一个一个老人都照顾服侍得非常体贴周到。张国兰身兼院长、炊事员、护理员、心理医生于一身,每天像个陀螺忙得团团转。她每天找老人谈心,为他们请医送药,经常为卧床老人接屎接尿,清理秽物。遇到老人临终,总是第一时间来到他们床前,协助家属处理后事。在这个大家庭里,她和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人们也对这里有一种深深的依恋。张国兰有时外出办事,很晚才能回来,有些老人就睡不踏实。一次,她外出开会,回来时已到深夜,当听到了她回来轻轻的脚步声,老人们纷纷起来迎接。

  在张国兰的精心打理下,红福养老院已经成为 “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的专属老人的一所精神栖息高地。张国兰通过新式的养老理念和无微不至的服务,感动了许多老人。“每个住进来的人都是我的父亲母亲,我得对他们负责,如果没有爱心和责任心是做不了这个事情的。”张国兰说。

  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晚年,为政府分忧,替村民解难。红福养老院管理到位、服务细心,慕名前来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从刚创办时的两位老人,到现在的62名老人。张国兰的红福养老院名声越来越响,目前被评为三级养老院。

  “在老人们的快乐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快乐!”张国兰,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敬老助老这条路上,将会笃定地走下去。(融媒体记者 司舜)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