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乡:“帮助他人是我最大的快乐”
——记陈汉乡河口村卫生室室长“陈汉好人”吴选阳
宿松融媒讯 吴选阳,男,汉族,1968年9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1991年毕业于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多次到北京301医院、郑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宿松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单位进修学习,现任陈汉乡河口村卫生室室长。2019年1月,应邀出席世界针刀协会联合会在池州举办的“九华山针刀医学研讨会”;2020年12月,受聘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敏化疗法分会理事。曾在陈汉乡中心卫生院任骨科主任一职,因见家乡河口村卫生室缺少村医,毅然放弃医院优厚的条件待遇,回本村服务基层。从医三十余载,心系病患,情暖桑梓。除了精湛的医术,更令人钦佩的是怜贫惜弱、助人为乐的高尚人品。
吴选阳从小受家风熏陶热爱医学事业,八九岁时就能背诵《药性赋》《汤头歌》《三字经》等医药典籍;读初中时,骨子里平添一股好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豪侠之气。好气功、武术,勤练不辍,总想着有一天能行侠仗义帮助他人。初中毕业后考取了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贪婪地学习各类专业知识,毕业后相继自费到蚌埠、成都等地大医院进修学习。2022年,已年过半百的他,还远赴北京、河南等地名医院进修学习。他常常将外出进修学到的理论与祖辈传下来的知识结合自己实践中所感所悟进行分析比较深入思考,若有疑惑,立刻向导师、同行交流请教,促进自身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如今的他,已是一名医术精湛、远近闻名的全科医生了。周边两省四县部分乡镇许多人遇上疑难杂症都慕名前来问诊,一天到晚累得骨头都快散了架。然而他并没有忘记青年时代的梦想。
吴选阳的同村有位外来定居的孤寡聋哑人叫王兴旺,全村人都跟他非亲非故,而吴选阳一家是唯一给他幸福快乐的家庭。每年过时过节,吴选阳带着妻儿回家看望父母时就必定要去看望王兴旺老人。平日里要是有个头痛脑热的,吴选阳只要听到消息就第一时间赶到。2007年腊月一场大雪下了整整半个月。一天下午,吴选阳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兴旺老人一天没有起床。他立刻推开手头工作,冒着大雪背着药箱深一脚浅一脚赶回去,沿途不知摔了多少跤,吃了多少雪,要不是路途熟悉,差点就摔下了山崖。等他赶到时,王兴旺正躺在床上,两眼直瞪着,嘴唇一张一合的,不停地喘气。看到他来了,脸上似乎一下子舒坦开来。吴选阳立刻动手检查他的身体,发现只是天寒引发的感冒,于是给他喂药、吊水,忙碌了好一阵子,等他回到家时已是满街灯火。2023年7月,王兴旺走完了他生命的84个历程,临走前,紧紧拉着吴选阳的手,嘴里喃喃着小半天,或许是在述说三十多年来未曾付过一分钱医药费用,也或许是在感谢三十多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最后头一歪,满脸安详地走了。事后,吴选阳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按照本地习俗为他风光下葬入土为安。
2008年,村委会决定兴建一座敬老院。选址时吴选阳提出建在自己诊所的对面,方便将来为老人们服务。这一提议得到了支村两委和许多老人的赞赏。敬老院建成了,入住的基本是五保孤寡老人,有的个性怪癖,动不动就发脾气;有的人不讲卫生,邋里邋遢得令人作呕。吴选阳却从不嫌弃他们,定期给他们量血压、听心率、测体温,不厌其烦地教给他们健康卫生常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想尽全力配合乡政府村委会帮助身边的老人安享晚年。遇上端午、中秋时节,他总是让妻子做上一些应节的美食,逐个房间送去。有个叫吴增良的老人,无儿无女无子侄,孤苦无依。每年大年夜吴选阳都把他接到家中一起过大年,饭后还发个大红包,这样一直坚持到现在。谈到吴选阳,全院老人无不交口称赞并喜笑颜开。
不仅仅是老人,四邻八乡的许多人都对他赞不绝口。本村新屋组村民宋菊花,在山上摔伤骨折,在他的诊所治疗,由于患者家境较难,仅仅收了一点药费;蔡垅组吴家驹夫妇开黑三轮车载客不幸翻车,夫妻俩连同四名乘客全部受伤,由于家境困难,全车五六人在吴选阳诊所住院近一个月,仅付了一千余元的医药费;熊志成夫妇用板车贩卖毛竹,不慎翻车造成妻子手臂骨折,在选阳医生的精心照顾下,伤口很快愈合,吴选阳知道他家经济拮据,干脆连药费都没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如此,吴选阳三次登上乡村好人榜,他的家庭多次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
“我是一名医生,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如果我能帮助到需要我帮助的人,那我很开心,帮助他人是我最大的快乐。”(通讯员 邓金鹏)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