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陈汉 >正文

陈汉乡:偏僻小山村 “采”出致富路

【 字体:    稿件来源: 陈汉乡  作者: 司舜 吴祝红   时间:2023-05-06 14:53:36   

  宿松融媒讯 五月的大别山区,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我这筐茶品质不错,你闻闻,一股好闻的清香呢。”在安徽省宿松县陈汉乡玉屏村的千亩茶场里,采茶女蒋晓霞,将采摘的新茶闻了又闻,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她们与这个时节构成独有的风景。

  目前,采茶季开始接近尾声,一个月来,白天采茶,晚上制茶,虽然很是辛苦,但蒋晓霞精力依然很充沛,一个月就挣到了1万多元。

  俗话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一旦嫩芽变老,不仅失去了经济价值,还将消耗茶树养分,影响后续生长。为了确保把品质最好的茶叶采摘下来,像蒋晓霞一样的茶农们常常早出晚归。“这里离家近,采得多赚得多,手脚麻利点一天能挣几百元。”蒋晓霞说,采茶时要心静、手灵、眼准、脚勤,茶叶要当天就送往加工点杀青、揉捻、干燥……以便及时供应市场,为增收做保障。

  蒋晓霞手中的茶叶,有个好听的名字“蒋山玉茗”,产于平均海拔600-700米的高山,因为早晚多雾、气候凉爽湿润,非常适宜种茶。这里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是偏僻深山的传统优势产业。

    “属绿茶类,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这些天然营养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玉屏村党总支书记何爱武说起家乡的茶,如数家珍,作为陈汉山区唯一的女性支书,她对茶叶的情感很是深厚。

  “蒋山玉茗”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叶厚、味甘,有兰花的淡淡香味,因此在当地又称“兰花茶”。目前茶叶已经是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

  玉屏村现有村集体整片茶园4块,三块老茶园200余亩,新建茶园20亩,去年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村里鼓励支持村民依托气候、海拔、土壤等自然条件,发展适宜当地生长的茶叶。全村现有农户559户,家家均有种茶,种得多的有三十多亩,少的也有一两亩。

  “接下来,我们将对现有老茶园进行标准化改造,修剪,施肥,整墒,安装灭虫灯,建设多座观光亭和多座公共厕所及4000米旅游步道。”何爱武说,下一步将以现有茶园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流转村民的抛荒土地400亩,种植标准化茶园400亩。

  偏僻小山村,“采”出致富路。玉屏村现有茶叶加工厂35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未来计划建设一座300平方米的茶叶冷冻仓库及附属用房,以及一座茶博馆,这里风景极佳,可以观赏钓鱼台水库及陈汉乡万亩产业园,是一处天然休闲及养生的好住处。规划中的茶博馆将设立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园6个展厅,通过一些老物件让游客体验茶叶的制作过程,品味茶叶的香醇。(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吴祝红)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