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陈汉 >正文

陈汉乡:小厕所、大民生 扎实推进农村改厕

【 字体:    稿件来源: 陈汉乡  作者: 杨润雨 王冠   时间:2022-11-17 09:38:44   

  宿松融媒讯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这是在陈汉乡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伴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但无公害化厕所短缺,脏、乱、差仍然是该乡的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阻碍了乡村产业的提质增效。近年来,陈汉乡累计投入资金230万元,把农村改厕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分类规范提升改厕方式。在改厕工作启动之初,陈汉乡成立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改厕实施方案,任务细化分解,成立乡级改厕施工队统一组织施工,积极稳妥推进全乡农村厕所摸排工作。做好改厕一户一档资料,对问题厕所进行立行立改,待验收合格后,录入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统,实现档案资料信息化、数字化。

  “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尊重当地风俗文化,具备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水冲卫生厕所,不具备条件的可建设卫生公厕,科学有序推进农村改厕。”陈汉乡第一副乡长李江明向记者介绍道,农村改厕按照每户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进行改造,采用三格化粪池式建造,配套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经过化粪池发酵处理后,基本无异味,可直接用作绿肥资源化利用。

  建管结合,健全机制。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陈汉乡按照“八有”的标准建立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配备手动抽液器和吸粪车提供上门清掏服务。克服建管脱节,后期管护不到位的突出问题,确保农村改厕持续改进,常态长效。

  “我们以前的厕所是粪池,上厕所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一到热天苍蝇蚊子满天飞,又脏又臭。去年,村里完成农厕改造后,修了三格式化粪池,看不见粪便、闻不着臭味,能储存、沉淀、发酵粪便,除了干净卫生不说,粪便还更有肥效哩。”谈起农村厕所改造,家住陈汉乡别河村的马西知老人满脸笑容。“要是化粪池满了,打个电话吸粪车就来啰。现在可真是让老百姓‘方便’的事更方便了。”

  营造氛围,转变观念。在农村改厕的实施推进过程中,陈汉乡按照“分批实施、逐步覆盖”原则,以试点先行带动整体工作,通过改厕样板户引领,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户改厕。同时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抓好文明如厕,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支持政策和改厕方案。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促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形成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不需要提醒的自觉。

  “农村‘厕所革命’不仅关系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陈汉乡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李江明介绍道,“农村改厕首先要改变一些落后的观念,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经过改造卫生厕所,不但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减少或避免粪便对空气、水、土壤的污染,降低传染病发病,又可以防止粪肥流失,提高肥效。可谓一举多得。”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这曾是陈汉乡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现如今,白砖净瓦,干净无臭的厕所已成为众多村民家的标配。截至目前,陈汉乡13个行政村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446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润雨 通讯员 王冠)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