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浴乡:以“红”育“廉”润初心
宿松融媒讯 盛夏时节,走进北浴乡罗汉山红色旅游景区,“ 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大公无私、清廉正直 ”十六个字便映入了眼帘,红色文化广场里摆放的清廉文化石和两旁的廉洁文化墙,使饱含清廉细胞的红色阵地成为北浴乡靓丽的风景线。
“红军游击进山村,不拿群众一根针。大雨倾盆不进屋,纪律严明得民心。”这首在罗汉尖革命根据地传唱开的红色歌谣,教育着后代要做“正派人”,做“清白官”,做“清廉事”。现在依托罗汉山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廉洁文化教育“示范点”,已成为党员干部汲取干事创业力量的源泉。
“罗汉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作为廉洁文化教育‘示范点’,传承红廉文化,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为坚守‘廉洁心’提升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据北浴乡纪委负责人介绍,北浴乡廉洁文化教育“示范点”主要依托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红廉资源优势,通过还原战斗遗址、陈少敏驻扎地旧址、兵工厂、造纸厂、山林医院、思恩洞等历史原貌,保留历史文化记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革命先烈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一个集政治教育、红色教育、实践教育于一体的廉洁文化教育“示范点”。
北浴乡罗汉山村是一块染透革命烈士鲜血的红土地,承载着传播红色教育和廉洁文化的使命。近年来,北浴乡坚持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依托本土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元素调研,聚力探索廉洁文化建设新路径,提炼革命文化蕴含的廉洁理念,切实做好“红”与“廉”的有机结合,着力在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上下功夫,用清风正气、崇德尚廉的良好氛围推动筑牢政治生态屏障。
厚植廉洁文化,涵养清风正气,离不开丰富的载体和阵地。北浴乡推出“穿一次红军服、走一段红军路、诵一篇红色经典、唱一首红军歌、听一个红军故事、吃一顿红军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系列体验式教学课程,让“静”的历史“活”起来,使党员干部“沉浸式”接受廉洁教育,传承党的廉洁基因,此外,北浴乡不断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组织创作了大型现代红色革命题材黄梅戏《浴血罗汉尖》,精心摄制党员教育电视片《思恩洞》,大力弘扬传播本地的红廉文化故事,增强廉洁文化的传播力渗透力。
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兵器、一幅幅饱含清廉的廉洁字画……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厚重的精神内涵,是进行党性教育、廉洁教育的最佳“课堂”。据统计,近年来,累计到北浴乡廉洁文化教育“示范点”开展廉洁教育活动14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5000余人次。
“作为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使命,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先烈为之奋斗牺牲的伟大事业守护好。”7月1日,正接受廉洁教育的北浴乡罗汉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梦华有感而发。
为持续激发党风廉政建设新动能,北浴乡还着力打造基层廉洁文化“微阵地”,将清廉元素嵌入罗汉山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中,建成了一批集清廉底色、红色元素为一体的廉洁文化广场、文化墙等,将“廉言廉语”“清廉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与景观有机融合,为廉洁教育注入“红色因子”,让清廉教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处处见“廉”的浓厚氛围,让清风正气充盈罗汉山红色旅游景区的每一处角落。
加强“红廉文化”建设正当其时。下一步,北浴乡将深入挖掘本地“红廉文化”资源“富矿”,搭建“主题式”教育平台,开设“定单式”廉政课堂,不断丰富展陈内容,创新展示载体手段,厚植廉洁奉公精神沃土,让红色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廉洁教育的实景课堂和红色熔炉。(通讯员 苏泉)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