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修水利保春耕 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米”
宿松融媒讯 不远处的挖土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施工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将河滩边的淤泥清除出来,这是发生在西源村上屋组王家堰灌溉沟整治项目中的场景之一。
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眼下正值修建农田水利的黄金期。近期,隘口乡全面吹响“今冬明春”水利工作冲锋号,着力解决小型水利“最后一米”问题,为全年春耕生产和排涝抗旱提供有力保障。
“去年遭遇了干旱灾害,这里的当家塘堰淤积严重,灌溉农作物成了头疼事。清淤修建能蓄水,春耕备种就有充足的水源了。”西源村党委书记陈向红说道。
为有效防御水旱灾害抓好春耕生产,解决蓄水不足输水不畅问题,隘口乡积极组织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以沟河、当家塘堰、小泵站为重点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
统筹谋划全面化。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标准质量,提高工程效益,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设施完善、水系畅通、灌排有序、节水有效、管理良好”为总目标统筹安排。
资金管理有效化。资金专款专用,及时公开。统筹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资金补助标准按相关文件执行,隘口乡涉及9口当家塘和2条沟河,其中0.5至1万方的,平均每口补助0.5万元,1至5万方的,平均每口补助2万元,一般沟河(来水面积1至10平方千米)平均每条补助5万元。
水利管护长效化。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对部分灌排泵站渠存在老化破损等问题常抓不懈,河沟过水断面满足清淤扩挖要求,根据土质确定边坡坡度,注重河沟附近衬砌和绿化。设置管理人员,明确河段责任人,落实主体责任。隘口乡水利站负责技术指导,深入施工现场,实地督查进度和质量,严把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监督关。
据悉,隘口乡“今冬明春”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有6个村,受益面积397亩。(通讯员 项超)
责任编辑: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