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隘口 >正文

隘口乡:驻村工作队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 字体:    稿件来源: 隘口乡  作者: 司舜 石军   时间:2023-02-13 11:26:54   

  宿松融媒讯 “路修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出门了。”村民陈长明深有感触,以往他去一趟岳父岳母家,要绕25公里的山路,现在10分钟就到了,这让他非常高兴。

  2022年年底,隘口乡风和村3.2公里砂石公路建成通车,这给公路旁边6个村民小组600多名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输带来极大便利。很多村民都沿路做起了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指着门口的道路,陈长明脸上写满了幸福。

image.png

  风和村属于深山区,“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典型写照,这里位于乡内最北端,山路阻隔了经济发展,与周边县乡的交通非常不便。

  乡村振兴,公路先行。近年来,风和村变化很大,其中一种推力就是乡村振兴工作队的辛勤付出。

  “农村道路的修建、硬化和畅通,像连心桥一样把党委政府和老百姓连接到了一起。不仅缩短了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还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加快了乡村振兴。”风和村党支部书记李成高说。

  深山开辟幸福路,这两年,村里推进自然村道路畅通、窄路面拓宽、生命安全防护,打通了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一条条道路恰似一道道彩虹,纵横交错伸向远方,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有效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经济转型,也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

image.png

  “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是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性工作。”来自宿松县交通运输局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高峰说,他们真心地把风和村质朴的乡亲当作自己的亲人,把帮助这里的亲人做些实事作为最大的快乐。这是他们与风和村村民第一次见面时说出的心里话。

  山区没有路,致富有难度。通上四好路,小康加速度。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四好农村路”,让乡村更美了,让产业更强了,让村民更富了,把幸福小康与农村百姓紧紧连在了一起。

  村民李方义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开始种植茶叶,去年他的五亩山场就获利6000元。

  风和村现有茶场150亩,效益十分可观。为让产业发展更好,驻村工作队又与村里一道开始实施1.2公路产业路硬化项目,推动村级主干道路龙风公路600米窄弯段拓宽改造,为九井沟旅游景点的延伸创造安全的道路通行条件。

  “风和村终年云雾缭绕,宛如天然氧吧,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康养中心旅游项目的建设,切实让村民分享乡村振兴发展红利,畅享新鲜空气、阳光和水。”高峰说。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宿松县交通运输局把基层一线作为驻村工作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广阔舞台,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的“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大帮扶力度,多点发力,全面协同,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不仅仅是努力修路,我们还支出10万元资金用于通组公路日常养护和人居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活动。”宿松县交通运输局干部胡彬说。

  “四面山色收眼底,百家忧乐注心头”,乡村振兴工作队极度关心已脱贫户家庭状况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跟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身贴身,心连心,他们除了持续“接力”,还要坚持不懈地写好“续集”。他们扑下身子,融入乡村,走近群众,用心用情办实事,做到驻村更驻心。

  “他们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与群众晨昏相伴,同吃同住同劳动,用真心动真情落实在为群众所办的一件件小事大事中。”李成高这样评价乡村振兴工作队。

  “在田间地头锻造了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伍,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难事办成,切实做到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诚打动群众、用真情服务群众。”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周维说。(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石军)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