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宿松融媒讯 人生的一辈子都在读书。青少年时期,为渴望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发奋读书;在青壮年时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为了应付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知识考试而废寝忘食地读书;随后,参加工作了,为提升自我的工作能力,深化知识的内涵,又不得不系统地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理论水平,经常购买与工作相关的各类工具书籍。
如今,已经退休十多年了,我还在不间断地读书。读时事政治书籍,个人订阅党报党刊,关心党和国家的时政要事;读古典文学,欣赏古代文化之精华,范仲淹曾经告诫我们“前人之述备矣”,高尔基告诫人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书才能医愚,因为读书明理、读书益智、读书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我欣赏“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经典名句。这简短的文字浅显却内涵深刻。因而,读书乃人生第一要素,也是人生中的精神食粮。中央一套电视剧《人世间》告诉我们:“所谓人生,原本便是一个怎么办接着一个怎么办的无休止的过程;没有谁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如行云流水一般;人生的旅途中,本就充斥着一个又一个学问。”学问从何处来?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在书中陶冶情操,解脱自我之烦恼,在书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学习是成本最低、可靠率最高的途径,亦即是最可能实现的一条人生之路。《人世间》中的主人翁周秉义与周蓉,便是依靠读书跳出逆境圈子的。周志刚在临死前都在告诫周秉昆与周秉义,百姓家的儿女,想要脱胎换骨,除了上大学没有别的出路。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乘着数字化、电子化的翅膀,阅读有了更多样化、更便捷的选择,实现了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的跨越,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全民阅读水平不断提升。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达到81.6%,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 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幅稍高于纸质图书阅读率,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以上。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继续上升,阅读人口显著增加。
最是书香能致远。全民阅读,静水流深,久久为功,在郎朗读书声中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激扬中华民族精神力量。 (通讯员 刘喜)
责任编辑:姚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