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正文

【身边的好人】努力打造“雷锋不走”的县城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人武部  作者: 王宇平   时间:2022-03-01 17:47:29   

  宿松融媒讯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笔者会唱这首歌的时候,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学生,一边读着课本上《雷锋的故事》,一边哼唱着这支歌。正因为有了这支歌的激励,我们在路上捡到1分钱也要主动交给老师;看见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或老年人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视而不见,而是主动上前搀扶一把;放学后丢下书包,我们会积极主动地给生产队放牛、下稻田拾谷穗交公……

  一转眼,40多年过去了,世事变迁、思维变迁,似乎“学雷锋”还没有变。每年的3月仍是学雷锋月,从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跨越世纪的精神传承。在研究和探索雷锋精神的过程中,人们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规律性现象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如今,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榜样是人们身边“看得见的哲理”,那些道德模范用人人能直观、贴心的行动和实绩,表达出“看得见的哲理”。雷锋精神平凡中包含伟大,有限中孕育无限。慷慨解囊,把群众当亲人的全国道德模范、年过九旬的周永开老人,从1994年起带领家乡村民修建通村公路,动员家人、朋友为贫困户捐钱捐物,修缮破旧的校舍……2008年汶川地震,他个人捐款、缴纳党费1.3万元;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和老伴捐款10万元;自2015年以来,他3次共交纳特殊党费20.7万元……共产党员张菊香,退休后组建“菊香爱心团队”,带领数十位医疗专家为偏远地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累计提供免费诊疗服务4万余人次;她暖心关爱孤寡老人,7年时间里先后为121位贫困老人送医送药、送钱送物,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改善生活条件。因罹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肌肉萎缩行动不便的“中国好人”张莹莹,自2011年投身助残就业创业帮扶事业,9年来带领团队残障者创办4家社会组织、2家企业,帮助2700多名残障者上岗就业,用具体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助人助己的精神内涵;她还带领团队亲赴贫困地区组织开展“残障者就业技能培训班”,提供电商客服、直播带货、抖音制作等课程,帮助贫困地区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路径,重拾生活信心。

  以上模范或好人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平凡的岗位和家庭中。他们用不悔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演绎着人生不朽的篇章。感动之余,我们更需要的是实际行动。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今天,我们无论是学习雷锋,还是学习道德模范,都要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勿因善小而不为”,多做举手之劳的好事,多办惠及他人的实事,方能聚细流为江河、积小善为大善。雷锋精神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从一句口号深深内化为每个人心中向善的道德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学习雷锋精神正在一步步从口号变为行动,每个地方都在打造“雷锋不走”的城市。我们宿松着力评选出来的道德模范、年度乡贤、宿松好人,就是我们身边学习雷锋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既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宿松的精神标识。我们要进一步让这些“好人”成为社会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让宿松成为“雷锋不走”的县城。(通讯员 王宇平)


责任编辑:陶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