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正文

烽火“合事点” 村和万事兴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乡贤文化研究会  作者: 朱亚夫   时间:2023-10-08 08:59:45   

  宿松融媒讯 丹桂金菊双争艳,中秋国际嘉年华。难得的一个国泰民安大长假,谁也不愿辜负远朋近友济济一堂,总想玩出点新花样。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去凉亭镇的烽火村。早在南北朝时期这里就是齐陈划江而踞的古战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这里又成为武汉保卫战东线外围战略要地。“烽火五百士”战地菊花黄,更是养育了当代著名文化学者和诗人祝凤鸣的故乡。2021年前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人未出发,已是期待满满。

  出宿松县城,小车一路往北,沿105国道进入凉亭境内。金风送爽,宽敞整洁的柏油路两旁香樟比肩鲜花簇拥。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金色的稻浪,一望天际。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大地欢歌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画图不断展现在眼前。进村沿途,一座座农家小院,里里外外的柿子和枣子挂满枝头,群鸟喧闹。橘子、葡萄、猕猴桃采摘园里,无一处不游人如织,成为孩子们尽情撒欢的乐园。只是垂钓的水边显得安静,一个个站如松、坐如钟,静看风荷举。今年76岁的老党员祝东华情不自禁地告诉我们:“烽火村今天的和美生活,还真得感谢村党群服务中心办起的“合事点”。”

  祝东华老人所说的“合事点”是村党总支倾力打造的一项党建工程,为“普调融合 法润松兹”和“百姓说事 共治共享”两大党建工程的简称。

  “普调融合 法润松兹”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和普法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把矛盾纠纷化解的过程变为群众学法的过程,使双方当事人在接受调解中学法、懂法、守法,真正做到调解一件纠纷教育一方群众,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消失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

  而“百姓说事 共治共享”,则是在通过建立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在“唠家常”的过程中,把人民群众的诉求等社情民意反映出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法律政策宣讲出去,把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提高上去,把依法行政的氛围营造出来。

  过去,乡村治理过程中,一直因为各种矛盾纠纷,往往事发突然、偶然、涉及面广,而又面临综治维稳资源下沉难,乡镇统筹难,职能协调难等碎片化问题,很难做到处理及时、高效、结果上稳固、持久。烽火村党总支充分认识到长治久安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村和万事兴,坚持党建引领,把全村德高望重、身体健康、有知识水平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新乡贤、市县好人、道德模范全部发动组织起来,按照“专业分类、组点分片”的网络化模式,紧扣“分下去、包起来、管到位、无盲区”防治一体化目标,建起“合事点”,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73岁村民陈奶奶与46岁村民李大婶,路遇时因一言不合发生口角,不晓得陈奶奶后来怎么突然倒在路边的庄稼地里,经医院诊断造成股骨股骨折,发生各项直接费用11多万元,当时现场没有其他人,直接原因双方各执其词,双方家庭都说要“请律师,上法庭,奉陪到底”。合事点的祝文清,段育华等7名同志立即分成两组,不厌其烦上门工作,从中华优秀传统的“天下无诉 以和为贵”,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团结友爱,从乡村振兴和谐福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侵权条文,仔细讲解,真正做到“关起门来心服口服,打开门来又能服众”,双方最后一起坐到合事点,案结事了。我们在合事点工作台账上《凉亭镇烽火村合事点记录表》的“结果反馈”和“是否满意”栏目中,清楚地看到双方亲笔签字:“自愿认可”“满意”。带着我们看山看水的村党总支书记祝东海告诉我们,和美乡村不只是要产业兴、村庄美、更重要的是人和,是生活美。他2016年放弃省城的公司,回到村里当了领头人,全村没有一个上访的,没有一个犯法坐牢的,这是最让他高兴的。村风好,民风纯,村和万事兴,发展才可持续。仅600多亩瓜蒌,原去年纯收入就达150多万元,村民居家务工收入60多万元。

  阳光灿烂,大地飘香,果园农家乐的饭菜还在忙活,我们正好抽空去村部看看,一进大门烽火村合事点合事室正墙上,2022年5月、2022年9月、2022年12月三块匾牌,立即吸引住所有人仰视的目光:宿松县文明村镇、安庆市法治文化(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安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北京回来的祝凤鸣之弟祝凯鸣深情地感慨说:“有了人心美,才有好山水。” (通讯员 朱亚夫)

责任编辑:陶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