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无情人有情 齐心协力抗疫情
#NAME?
融媒体讯 佐坝乡梅园村地处皖贛鄂三省交界处,与黄梅县独山镇隔路而治,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真正的“三偏”地区,两地居民交错而居,往来甚密。从湖北黄梅县独山镇到宿松县佐坝乡集镇仅15分钟车程,这里是全县疫情防控工作“防输入”的重要卡口之一,地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最前沿阵地,梅园的疫情“三防一加强”防控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在这里,有着一个个可爱的人,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没有炊事员,就把饭当菜、菜当饭。
以往,梅园村是不设置村级食堂的,村干部们都是回家吃饭,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凶猛疫情,上级要求村干部要吃住在村,工作要时刻在一线,这就面临着村里要重开食堂,聘请一个合适的村级厨师成了当务之急。在宿松的传统理念---“正月里仍是新春”的节日氛围中,且疫情肆虐,没有一个人愿意这时到村里担任炊事员,这可愁坏了大家。
在县、乡、村10多名值守干部吃了四、五天的泡面后,面对大家一脸的菜色,梅园村党总支书记汪捍忠坐不住了:“天天吃泡面不是长久之计,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搞垮了,24小时不间断的防控工作如何能做好。从明天起,我们的值守干部轮流当炊事员,不用管好吃不好吃,只要能吃就行。”
就这样,今天这个干部家带过来几颗白菜,明天那个干部家捎过来一捆大蒜,十多个值守男干部轮番上阵,炖一个白菜、炒几个土豆,分七、八个盘子装,看上去也是满满的一大桌子,虽然味道不行,但大家吃得格外有劲,因为相比之下,饭更好吃了。村干部汪金荣笑着说:“既然饭比菜好吃,那我们就饭当菜、菜当饭。”一幕幕的灶边小情景,让大家在这疫情防控工作中感情更深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轻伤不下火线,用行动践行入党时的誓言。
梅园村党总支书记汪捍忠,今年59岁了,是该村十二个驻守干部中年龄最大的,说起他,大家都是由衷的敬佩。2019年汪捍忠因事故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根手指被齐根切除。2020年1月,又因胆结石和尿结石住院,经过一场手术后装上了肾支架,在回家疗养不到2天的时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就爆发了,他响应组织号召第一时间回到梅园村主持村级防控工作,连续在村里住了15天。
因梅园村与黄梅县接壤,疫情防控工作异常严峻,为了不影响家人,这15天里,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家里捎来的衣服也因左手的不便和身体的不适难以更换,而今的他已活脱脱地成了一个“乞丐书记”。
2月11日下午,梅园村的驻村干部张淑红在与汪捍忠交谈过程中,发现他身体颤抖、表情痛苦,这才发现他身体出现了不适,原来是前期手术安装的肾支架处疼痛难忍,经过再三询问,才知道他隐瞒了自己小便便血已6天的病情。当时,看到邋里邋遢、蜷缩着的汪书记,在场的驻守人员无不泪目,为有这样的“乞丐书记”感到由衷的敬佩、也为有这样的好书记、好战友感到自豪。
乡党委政府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叮嘱汪捍忠12日务必要到县医院就诊,尽早取出支架。然而,13日早上6点半,汪捍忠又准时出现在了梅园村防控一线的岗位上。
行走在省界线上党员流动巡逻队。
仅2月12日,湖北省就新增确诊病例14000余例,如何防守好与湖北的省界线,维系地区疫情稳定,做好“三防”工作,编织密不透风的省界防控网,是梅园村党总支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为做好防控工作,梅园拟组建一支行走在省界线上党员流动巡逻队,要靠步行一遍遍的来回巡逻,这对巡逻队员有着超强的责任心和一定的体力要求。2月12日下午16时许,梅园村向全村发出动员召令,号召在家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年轻党员等青年人参加到村级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到当晚的22时,就收到23位来自16个村民小组的年轻人的报名,经过逐人摸排与筛选,最终留下了15名年轻小伙子。仅仅6个小时,一支行走在省界线上党员流动巡逻队就这样组建成功了,他们被分为三班,每班5人,每天由一名村干带领,另与一名基层民兵组成7人不间断巡逻小队。
来自江咀组的年轻党员汪树林是一名90年的年轻党员,也是一位在合肥自主创业成功的小老板,在12日下午他听到江咀组的村民小组长的喊话后,与家人短作商量后,就立即与梅园村党总支取得了联系,申请报名。汪树林说:“作为梅园村的一份子,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组织有需要的时候,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保卫家乡、保卫人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讯员 胡俭)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莫佳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