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宿松大事记
1月2日 县政府组成考察团赴上海市松江县考察,洽谈经济协作项目。
1月15日 县城皖西南商品市场试开业。市场占地面积3.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8000平方米的第一期工程竣工。当日营业额12.4万元。
3月7-8日 意大利地质学家卡尔波罗受新加坡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到宿松考察大理石储藏和开发情况。
3月24-26日 安徽南片县城文明建设和管理座谈会在宿松县城召开。省委副书记卢荣景主持会议。
3月26日 张俊模调安庆地区行署,姚绍虹继任县委书记。
3月 全县实施《全国第一个普及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简称“一五”普法)。1990年完成任务。1991年宿松县被评为全国“一五”普法先进县。
同月 全县发生山林火灾3起,火警13起,毁林30余公顷,毁树5万余株。
4月9日 安庆地区县委书记会议在宿松县城召开。会议强调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促进党风好转,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4月21日 上海市松江县经济代表团到宿松访问,洽谈落实协作项目。
5月16-19日 县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宿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5月21日 县被服厂厂长尹杨记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模范经营者荣誉证书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5月 副省长杨纪柯为顾问,省建设厅厅长陈圣西为团长,率由20余名专家组成的省政府考察团,考察白崖寨,称其为“南国小长城”。
6月20日 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举行交接签字仪式。
7月1日 全县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大会召开。81个先进党支部、161名优秀党员分获奖状和荣誉证书。
7月28日 县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五次会议作出《关于县城总体规划修改意见的决定》。
7月 省政府确定白崖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月 许岭撤乡设镇,管辖区域不变。
10月1日 县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在安庆地区率先建成,正式使用12频道收转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覆盖半径达10公里。
10月14日 全县村级整党工作会议召开。县委在五里乡进行3个月试点工作后,抽调101名党员干部下乡指导村级整党。
10月21-24日 全省县城建设和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宿松县城召开。
10月 县委、县政府决定县直37个单位包扶37个贫困村,力争三年基本脱贫,人均收入达200元以上。
同月 宿松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成立,1996年11月,改称宿松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同月 乔木乡彭桥村村民彭周旺挖墙基,得文物40余件,其中三足鼎、铲等珍贵文物上交县文物管理所。
同月 经省政府批准,复设九城乡,辖原长湖乡白塔、九城、新成、祝山4个行政村。
11月12日 洲头油脂化工厂年产600吨脂肪酸车间正式投产。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化工部规定标准,填补了省内化工产品的一项空白。
11月 同马大堤填塘固基工程全面施工。
12月26日 县文联举行“小孤山笔会”。省文联主席陈登科和省作协副主席江流、那沙等出席并作学术报告。
是年 省农牧渔业厅批准宿松县为优质棉出口基地县。
同年 宿松县第一部完整的土壤资料汇编《宿松土壤》编印告竣,全书23.4万字。
同年 皖西南商品市场管理处荣获省级文明市场称号。
同年 实行夏时制,每年4月第2个星期日凌晨将钟表2时拨为3时,9月第二个星期日凌晨将3时回拨为2时。1989年,夏时制停止实行。
同年 大旱。1—8月降水400毫米,其中5月降水仅32.7毫米,比历史上严重干旱的1934、1978年少100毫米。到5月15日,全县受旱面积2.28万公顷。县委、县政府全力组织抗旱,保障重旱地区群众饮水安全。
责任编辑:周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