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正文

宿松:构建立体宣讲网络 讲透五中全会精神

【 字体:    稿件来源: 融媒体中心  作者:    时间:2021-01-14 15:17:12   

  融媒体讯 新年伊始,安徽省宿松县委宣讲团分别来到多个乡镇举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集中时间对全县乡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将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高全面振兴发展能力的过程。

  领导干部讲政策

  干部台上说政策,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版本,推动党的理论“入心入脑”。

  为把全会精神层层宣讲到广大基层群众,宿松县委从县直部门抽调12名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宣讲能力强的主要负责同志组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赴全县各地开展集中巡回宣讲。

  与此同时,我县还充分发挥县级领导干部领头雁作用,带头到联系乡镇和部门宣讲全会精神。

  “县级干部,工作的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在群众。”宿松县一位县级领导干部说,“只有善于接地气,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党员教育工作才能更有发展的生机。”

  为把全会精神讲清楚、能领会、可落实,宿松县四大班子领导纷纷下到基层,深入调研,从高处着眼、低处着手,情况熟悉了,教育内容就“低到尘埃里”。在宣讲政策时,不仅限于“你说我听”的讲授式,还经常现场互动。会议也不只是理论的灌输,还结合案例阐释。座位也经常是从“排排坐”变成“团团坐”。不拘一格、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大家都能懂,接到了地气。以往空洞的会议变成了有滋有味的课堂。

  宣讲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是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安排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相关领域改革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工作进展,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运用最新素材和鲜活事例阐释政策、说明道理。

  乡贤好人讲事迹

  2020年12月29日,宿松县举行2019年度乡贤好人集中上榜入馆仪式。

  为培育文明乡风,宿松县广泛组织乡贤好人、道德模范、“五老”人员等,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等载体,持续推进乡贤好人文化进厅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四进”活动,大力宣讲他们情系乡亲、奉献乡里的优秀事迹,宣讲他们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我县还充分发挥乡贤引领、示范、调解作用,积极探索乡贤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通过颂“古贤”引“今贤”育“新贤”,开展平民英雄“人人推”、凡人善举“处处敬”等活动,持续汇聚“道德能量”。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24个乡镇(县经开区、东北新城)乡贤文化研究分会,209个行政村(社区)乡贤参事会、乡贤调解工作室,120余个乡贤馆(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我县乡贤资源丰富,要持续放大‘道德能量’,推动五中全会精神落地落实落细,为厚德宿松贡献力量。”宿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姜晓蕾如是说。

  “身边的好人最感人,身边的榜样最易学。”高岭乡党委书记夏仕能说,无论是古贤的先进事迹,还是今贤的感人故事,都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奉献社会,服务桑梓的崇高精神和风范,这样的宣讲最接地气,最感人。

  专家学者讲理论

  近日,宿松县委讲师组组长黄带斌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给县医保局全体干部职工作了一场生动的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

  我县依托县委讲师组、县委党校等专门宣讲力量,扎实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宣讲活动。专家学者们立足县情突出主题,着力将政策理论本土化,用群众的语言使理论宣讲更加生动活泼,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使析事辩理更深入浅出。这样全面、准确地解读和宣传全会精神,常常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理论宣讲既要把理论讲透,更要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宿松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慧表示。

  为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各地都加强了人员选拔,鼓励和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与理论宣讲,培养、储备理论宣讲人才。县委宣传部还对全县理论宣讲队伍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全县理论宣讲人才库,并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开展研讨交流、召开集体备课会、协助修改宣讲稿、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宣讲资料等方式,切实提高宣讲员的理论素养和宣讲水平。同时鼓励各地各单位主动邀请宣讲员开展宣讲,扩大宣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群众对宣讲工作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宣讲实效。

  此外,我县还组建了青年讲师团,重点面向青少年进行宣讲,创新“互联网+宣讲”,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微宣讲视频征集评选活动。

  百姓群众讲体会

  全会宣讲先到乡后入村,先到村再进户,群众如何听到原真性的政策解读?宿松县积极探索屋场会新模式,把会议开到村民家门口,开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用“掏心话”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讲到群众心坎里。

  1月5日,凉亭镇三德村村民胡盼贵家中,炉火正旺,十多名村民围绕着一团炭火,有说有笑。“今天喊大家来,开个屋场会,请大家说真心话、提真意见!”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黄德春先说。随后气氛就热闹了起来,“‘十四五’规划怎么发展我们农村嘞?农闲的时候会不会有新的文化活动?”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抛出了不少问题。

  屋场会不需要固定场所,没有固定时间,更没有主席台、话筒音箱,也无讲话稿。只需一块场地,几条板凳,挑一个农闲之时,驻村干部、党员干部、群众围坐一起,侃几句“土话俚语”,扯一些家长里短,聊一下谁家困难,议一下村级发展,让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这不仅增强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能及时解决群众的难题,更增强了人们对于未来农村发展的信心。

  “以前,干部在会议室对着文件念,我们在下面听着犯困,回去该干嘛还是干嘛,现在啊,屋场会开到了家门口,政府有什么惠民政策,都当面解释,我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反映。”说起屋场会,三德村村民余称心深有感触。

  屋场会上不搞死板式“念读”,除了乡村干部结合村民熟悉的人和事,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宣讲政策外,另外还把群众请上“讲台”,变“配角”为“主角”,让他们畅谈体会感受。

  “不等、不靠、不要,应自强不息,勤劳致富,就像咱们村的许峰,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通过发展产业来脱贫,值得尊重!”在这次屋场会上,村民讲起了本村的“脱贫之星”,触动了很多村民的心。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干部群众在房前屋后拉家常,田间地头谈心事,变干部讲群众听为群众讲干部听,干部成了群众的倾诉者、知心人,群众成了干部的亲人。

  “主动向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提高了村民议事的积极性。我们正在将这样的模式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凉亭镇党委委员石焰炉说。(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黄带斌)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汪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