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的女汉子
宿松融媒讯 今年七月,宿松县巾帼创业女能人石燕迎来了值得庆贺的日子——她用三年时间闯出来的种养生态循环产业链结出硕果,为皖西南农村铺就了一条生态农业与高效农业并行的新路子。
“以前这25亩大棚的葡萄,就因为土质问题,产量死活上不去,承包都没人要!”龙安村党总支书记肖素平对着采摘葡萄的游客,嗓门亮得很,“可你看现在,石老板用有机肥料种的阳光玫瑰,亩产奔着4000斤去,味儿还绝!这女同志,是真能扛事!”
初见石燕,谁都会有点“错觉”:37岁,皮肤白净,一米六的个头,架着副眼镜,瞧着文弱。但跟她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这副模样下藏着股“狠劲”——典型的女汉子,干事像打冲锋,遇事儿不拖泥带水。农业里的风险挑战来了,她眼一眯就能拍板,该担的责任绝不躲,那股魄力,比起男企业家来毫不逊色,甚至更泼辣。
2022年,宿松县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活动,石燕在外地的建筑生意正红火,却二话不说把摊子交出去,拽着丈夫就回了乡。“乡村振兴这事儿,我瞅着就该干!”她当时就这么跟家里人说,没半分犹豫。
更让人咋舌的是,打小在县城长大、连锄头都没摸过的她,一回来就盯上了肉鸡养殖。“看电视上生态循环农业的报道,脑子‘嗡’一下就热了!”石燕后来跟人说。热劲上来就没歇着:一个月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生态农业示范地,笔记记了三大本,硬生生把循环农业的门道摸得门儿清。“要么不干,要干就不能走弯路!”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场地成了难题时,河塌乡斗山河村那片26亩的荒山抛来橄榄枝——三栋闲置的番鸭钢架大棚在那儿搁着。“她拍板承包时,我们又喜又怕。”河塌乡斗山河村党总支书记王卫平回忆,“喜的是闲置地活了,老百姓能挣钱;怕的是鸡粪搞臭村子。”结果石燕当场拍胸脯:“放心!鸡粪要是污染了环境,我石燕把大棚拆了!”
说干就干,是石燕的风格。1000万资金砸下去,四栋新棚拔地而起,全自动化笼养设备、饮水喂料系统、清粪控温系统一口气装齐。不到半年,荒山上立起了现代化肉鸡基地。有人劝她稳点,她眼一瞪:“农业等不起,干就得干到位!”
试运行一年多,基地就达到年出栏60万羽的产能,年产值稳稳站上2000万。可她没停步,转头又砸400万建有机肥料厂,“鸡粪是宝贝,扔了才是浪费!”如今,这厂子一年能“吃”掉2万吨鸡粪,产出1.5万吨有机肥,年产值900万元,周边环境反倒比以前更干净了。
2024年,石燕又看上了程岭乡龙安村、程岭村的50亩水果大棚。“有机肥得用在自家地里才放心!”她跟村干部谈判时,干脆利落:“大棚我包了,用我的肥,种出的果子要是不行,我赔!”
夏天最热那阵,她每天开着车子,在河塌和程岭之间两头跑,大棚里的温度、肉鸡的状态、葡萄的长势,她都要亲自瞅。有人见她一身汗,劝她歇着,她抹把脸笑:“歇棚里的鸡和葡萄可等不起!”
笔者曾疑惑肉鸡大棚为啥凉快,她嗓门洪亮地解释:“棚顶加了防晒膜,四周装了湿帘,两头22台风机对着吹,管它外面多热,棚里稳稳20度以内!”说这话时,她撸起袖子擦汗,胳膊上晒出的黑白印子格外显眼。
靠着这股劲,石燕养殖的肉鸡一年四季长势稳定,60天一个周期从不含糊;试种的5亩阳光玫瑰和水果番茄,因为口感好,天天有人排队来摘。“有机肥能调理土壤,养分慢慢释放,葡萄每个阶段都吃得饱!”石燕拿起一串葡萄,眼里发亮,“明年扩到200亩,让更多人尝尝咱这‘生态果’!”
从建筑行业到肉鸡养殖,再到有机肥生产和水果种植,石燕每一步都走得果断扎实。“创业哪有轻轻松松的?”她常说,“该拍板时别犹豫,该担当时别退缩,这样才有机会成事儿!”这股子敢闯敢拼、说一不二的劲儿,正是“女汉子”石燕最鲜活的注脚。(通讯员 孙春旺)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