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芳:让“宿松滋味”搭乘电商快车
宿松融媒讯 销售小麦粑100余万个、鸡蛋25万余枚、茶叶4000余斤、猪肉8.1万斤……这是今年以来宿松县巾帼创业新农人洪梅芳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宿松滋味”取得的业绩单,让当地一大批农户足不出县都能将家里的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走进洪梅芳设立在宿松县华亭镇的山壳佬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陈列在一楼展厅的农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生鲜类、水产类、茶叶类、传统手工类、炒货类、农家干货类等具有宿松地域特色的食品,一应俱全,共有160余种。
工人们在忙着手工生产糍粑
洪梅芳介绍说,宿松县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有着“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城镇和家园”的特殊地貌,在历史上就孕育出了丰富的“宿松滋味”,“宿松滋味”就是有滋有味的农产品,有的长在山区,有的育于河湖,有的取之泥土,有的来自手工,是大自然给勇敢勤劳的宿松人民的无私馈赠,如甲鱼、毛鱼、银鱼、草鱼、河虾等水产类食品育于河湖,雨花菜、笋干、葛根粉、马齿苋等农家干货类食品长在山区,糍粑、豆粑、油面、小麦粑、水菊粑、鱼面、粽子等传统手工类食品则来自手工。传统手工类食品在老一辈人眼里是“妈妈的味道”,然而随着农村大量人口的外出,加之受到商品化的新型食品冲击,传统手工食品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生产的食品,农家干货类、炒货类食品也是如此,生鲜类食品则受销售渠道不畅通、销售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导致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产品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2013年11月她放弃外面的事业,回宿松创办了山壳佬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注册了“山壳佬”食品商标,并在河塌、华亭两地创办了2个电商直播基地和1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采取“公司+基地+电商+农户+产品”的发展模式,不断挖掘“宿松滋味”资源,丰富“宿松滋味”品种,提升“宿松滋味”品质,让“宿松滋味”走出宿松,走向全国,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洪梅芳在线上展示腊味
“你们看!那里都是刚出笼的手工小麦粑。”顺着洪梅芳手指的方向,笔者来到手工类食品生产车间,六七名女工正忙着将热气腾腾的小麦粑从蒸笼里捡拾到货架上,每一个饱满的小麦粑底下都粘着一片粽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洪梅芳说,粽叶是连着小麦粑一起蒸熟的,这么做,既能使小麦粑不粘蒸笼,又能使小麦粑更加可口。清明节做水菊粑,端午节做小麦粑,春节做糍粑、做豆粑、做鱼面,这些都是宿松的传统饮食文化习俗,长年在外打拼的宿松人因吃不到家乡的传统美味而更加思乡心切。自从公司组织女工大批量生产手工食品和开通线上销售后,他们的心愿才得以实现,也填补了宿松传统食品行业的发展空白。此外,进一步传承弘扬了宿松传统手工类食品的制作工艺,还解决了周边很多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问题。
“腊味”是“宿松滋味”的一种,在宿松县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腊味”腌制上,洪梅芳和她的员工以独具匠心的方式,坚持采用传统的腌制方法,并创新加入花椒、生姜、粗盐等腌料,经掺和、浸泡、清洗和晾晒等工序之后,被风干的猪肉或鸡鸭鹅,就会散发出浓郁的“腊味”。用这种方法做出的“腊味”,不但味道香、耐储存,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在“腊味”销售上,洪梅芳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销售模式,顾客可通过线上直播平台或网店订购下单“腊味”产品。在“腊味”原材料采购方面,洪梅芳注重确保产品的质量,坚持以“订单农业”养殖户为主,已经与全县20余个养殖户签订了合作协议。自2023年以来,她共收购了1700余头生猪和8600余只鸡鸭鹅。
线上销售腊味
“以前,家里只养了十几只土鸡,自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我就每年养殖了几千只,且都销售一空。”谈起洪梅芳创办的电商企业给农村养殖业带来的变化,龙山街道小湾村居民许要西满怀感激之情。2020年以来,许要西每年通过养殖3000余只土鸡,使家庭年增收5万余元。如今,洪梅芳创办的公司已与全县20余个农业合作社、20余个农业种养大户和200余个普通农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年线上销售额达1400余万元,每年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公司先后被安庆市妇联授予“徽姑娘”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洪梅芳本人被评为安庆市“三八红旗手”,还被当选为第十八届安庆市人大代表。
10年来,洪梅芳依托创办的电商直播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持联农带农助农的同时,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每年都要拿出3万元资金,看望慰问家庭困难妇女老人,以及资助家庭困难学生,成为闻名全县的爱心企业家。
“只要有人喜欢种养业,就算资金上有困难,我也可以跟他们合作,最后种养出来的农产品,我负责收购。”洪梅芳说,下一步,她计划带动更多合作社、农户扩大种养规模,打造集“规模种养+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宿松滋味”,带领身边群众共同致富。(通讯员 孙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