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风采 >正文

从“样样精”到“倒废品” ——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程锦华勤奋敬业奉献社会的故事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人武部  作者: 王宇平   时间:2022-07-21 17:15:20   

  宿松融媒讯 他本来拥有一份无忧无虑的职业,但就爱“折腾”,总相信“人挪活、树挪死”的民谚。他曾丢掉稳定工作到海军某部队历练,退役后,返回供销系统,干过轧花厂一线工人、当过基层供销社出纳兼文秘、做过基层供销社法人代表,不管是在那一个岗位,他都能兢兢业业出色完成各项任务。2017年,为解决供销系统职工就业问题、带领百姓共同致富,他又放着清闲的日子不过,“倒腾”起了废品。与供销社职工合伙创办并经营起宿松县双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年回收销售各类废品3000余吨,年经营额达500万元,为助力乡村振兴、帮助人居环境整治作出了应有贡献,受到省市县供销社系统各级领导和广大百姓的好评。

  他,就是退役军人,宿松县双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程锦华。盛夏的一天,笔者走近了这位爱“折腾”的退役军人。

  放弃工作去当兵

  1973年出生的程锦华,19岁时通过招工来到宿松县供销社,当上了一家基层社保管员,这在当时可是人们所说的“铁饭碗”。可在1993年冬季征兵开始时,程锦华早早就报了名。“作为男人,我早就向往到部队去锻炼”,程锦华说。在他的努力下,体检政考一路顺利,他很快来到了宁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一员。因为当时他的学历较高,被安排在文书岗位,干得十分出色,多次获奖,两次荣获“优秀士兵”,并于1997年八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当他踌躇满志想在部队一直发展下去之时,因家庭原因父母催他服完义务兵役就回家,无奈父命难违,1997年年底程锦华退役回到了家乡。按照当时的安置政策,他回到了原来的单位宿松县供销社。

  老兵干活样样精

  退役后,程锦华被安置的第一站是当时的程集供销社高岭轧花厂。一个干文书的人一下子当上了轧花厂一线工人,这种角色转换一般人是难以接收的。“基层供销社哪有文书岗位?何况大家都在苦干实干?”几乎是没有二话,程锦华一头扎进了工作之中。开轧花机,他边学边干,并潜心摸索技巧。“最危险的是机械齿轮之间的摩擦产生火花,如果观察不力、协调不好,摩擦起火就会造成很大的灾难……”程锦华仿佛回到了过去,眼睛睁得圆圆的。是呀,棉绒遇火星犹如汽油见明火,可以想象,初次干这份工作的程锦华是多么的紧张、多么的小心翼翼。但是在轧花厂3年,程锦华愣是没有出现一丁点儿差错,他规定自己时时小心、刻刻注意,勤观察、勤实践并以此为工作准则,“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2000年,程锦华被安排到程集供销社办公室,干起了出纳兼文秘工作。干了不久就碰上了企业改制,一时间,数百名工人的档案要核查、校对、填表,当时没有电脑办公,全凭他手中的一支笔抄录。为了把档案核准,他一会跑劳动局;一会跑就业局;一会到组织部;一会到民政局,不厌其烦、来回奔波。凭着这份韧劲,200多位干部职工的档案被他弄得清清楚楚。“后来没有一个干部职工因为档案的事过来找过我麻烦。”说起这事,程锦华这样评判自己当时的工作。

  2009年3月,程锦华再次调动,来到九姑供销社做副主任。恰巧当时该社盖供销大楼,胆大心细的程锦华被安排负责监理督查施工。接任务后,老程可不敢马虎,他铺盖一卷,干脆住到了工地,日夜巡守,发现哪里施工不到位,立即要求施工方返工。也有胆大的人有时提着烟酒来到老程办公室,笑嘻嘻的要求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过分认真”,都被程锦华严词拒绝;有些人办好“薄酒”,让程锦华酒桌上一叙,老程推辞:“不会喝酒!”在程锦华的坚守下,第二年,大楼工程顺利通过有关方面验收。从此,程锦华这个老兵更令大家敬佩了。

  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供销社这个过去“俏单位”慢慢地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优势,甚至有些基层社已经“举步维艰”了。2013年程锦华来到陈汉供销社担任法人代表时,因为改制,这里一无资金、二无资产、三无人员,连办公室都靠租赁。这“凄凉”的景象逼得这位老兵不得不思索“出路”。跟朋友的一次无意交流,让程锦华从废品中看到了希望……

  倒腾废品“曙光”

  那次“交流”是跟陈汉供销社一位职工的谈话。这位名叫王纳新的职工开了一家废品回收站,一年下来,收入还算可以。“这行业风险不高,还能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王纳新的一席话一下子触发了老兵程锦华的灵感,废品回收,利国利民,我不但要把废品收过来,还得让它变为再生资源!说干就干,这就是程锦华的性格。他主动打报告来到地处皖鄂交界的佐坝乡碧岭村,这里原是一个烟花爆竹仓库,后闲置了,供销社几名下岗人员把它变成了废品收购站。老程刚到这里,可谓满目疮痍、杂草丛生。程锦华决定依托这个破旧收购站,把它打造成一个废品回收公司,以收购废旧报纸、纸壳为主,兼收废旧家电、塑料和金属。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他联合几位本单位改制下岗职工,自筹资金120万元,先是把5000平方米的院落硬化、并搭建大棚、加工车间,购买运输车、叉车等机械,把收上来的废纸等工工整整打包,再销往江西、杭州等化浆造纸厂家,其他废品分门别类销往对口再生厂家。当年投资当年收益,销售废旧报刊1000余吨。随着业务的拓展,他们还受政府委托接收国有资产盘置处理。对于收上来的废纸张,他们要分类打包。程锦华的保密意识非常强,作为部队出来的文秘工作人员,他告诫员工,发现带“密”字的文件,要一律先粉碎再打包,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

  程锦华的宿松县双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固定员工2人,其他8人是聘用工人,工作繁忙时再请零工,10多人同时上岗。司机何贻松年近40岁,原来在街上打零工,收入不高又不稳定,父亲常年生病、家中2个小孩,经济条件十分不好,来到这里常年开车,月收入6000元,一年下来收入七万多块;公司3名装卸工月收入也有5000元,一年下来人均也有6万余元;2名分拣工熊元绪、余冬枝是来自本县隘口乡一对老年夫妻,都年近古稀。“想不到我们这么大年纪在这里做点手边活,每个人一个月也能挣3000块钱。”谈起这份工作,这对老夫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家公司每年仅支付工人工资就达30多万元,可以说在解决人员就业、助力工人增收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陪同采访的宿松县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项先定由衷感叹。正是因为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程锦华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省市县供销社领导近年先后来该公司调研时,对该公司所作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老兵程锦华退伍不褪色、勤奋工作、奉献社会的故事也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广为传颂。(通讯员 王宇平)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