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风采 >正文

张建设:建红色文化展览馆  做民俗非遗传承人

【 字体:    稿件来源: 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司舜   时间:2022-05-06 20:03:53   

       宿松融媒讯 不让红色文物在展柜里“沉默”,或频繁举办参观展览,或将红色文物随身携带外出密集交流,或PC端、移动APP、微博、微信等多平台、多渠道立体传播。安徽宿松朴风民俗博物馆红色展览创新出彩,非遗文化破圈传播,花开遍地、深入人心。

       情怀:红色收藏倾其所有

       “我从事民间物品收藏,完全出于一种喜好。既然走上了这条路,拯救、守护、传承、宣传、服务做好这件事,就是我的职责和担当,别无它求。”张建设说。

       在宿松,社会各界都说张建设是民间民俗收藏第一人,他热爱文化、崇尚民间民俗的张建设,倾其家里的财力,斥资2000多万元,建起的宿松县朴风民俗博物馆,是当地注册的第一家民间藏馆。

       朴风民俗博物馆创办人张建设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一个不知疲倦的行侠,一方通晓天下的使者,一个被民俗文物牢牢拴住的“馆奴”。

       他将每年可以获取数十余万租金的自家铺面房,用来存放别人不屑一顾的 “破铜烂铁”。每一层楼400余平方米,共五层全都放着他历尽千辛万苦收集来的坛坛罐罐、古籍、手抄本、古钱币、农耕用具、家具、丝绸服装等物品,琳琅满目、林林总总,每一件他都视若珍宝。

       这些“珍宝”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特殊艺术品,带着温度,也带着情感。在张建设看来,它们的珍贵性在于高雅性和自然性,收藏的乐趣正在于此。欣赏“珍宝”的过程,是一种极其享受的过程。看它经历些什么?什么由来?什么背景?蕴藏的价值在哪?

       “这样的欣赏,不同于一般艺术品的欣赏。一般艺术品,都有欣赏的套路,最多只是艺术,我更偏爱这些曾经在使用者手里所散发的人文,它们都是有光彩的。”张建设说,建党100周年华诞,共举办十多次规模较大的红色藏品展览,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馆参观,让参观者接受红色洗礼。

       张建设的博物馆目前馆藏珍品有20多万件,一楼是大件历代石墩、汉白玉、红木家具和朝服等物品;二楼以红色收藏为主,存留着大量的毛主席像章和书画作品,其中不少是收藏界极其珍贵的孤品或者珍品,还有一个小小的雷锋纪念馆;三楼收藏着历代古钱币、各姓氏成套老书、老谱、手抄本等;四楼展示着文房用品和历代家具等;五楼摆放的是运输工具、农耕工具、古床、火桶、提篮、包括剃头佬、渔夫、木匠、砖匠、铁匠等历代工具等等。

       “做这件被别人看成是‘孬子’干的事后,我对收藏起来的物品,哪怕人家出再高的价,从来没卖过任何一件。”张建设视自己馆藏物品,比其生命有过之而不及。尤其是这些物品身上令人心动的人为的痕迹,他都是反复观察、推敲和判断,每次都是爱不释手。

       张建设投身于民俗物件的收藏整理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扬已有20多年时间。每一件物品的收藏,都凝聚着张建设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件物品都有一个故事。这是张建设拯救地方民俗,弘扬民间民俗文化的初心。

       张建设用民间力量参与收集、拯救、保护文化遗存,很多地方他都是自觉自发保护,填补了官方博物馆诸多空白。

       朴风民俗博物馆开馆后,张建设先后受邀到全国各地如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湖北武汉等地,参加各类展览会;还受邀参加和田玉“玉龙苍龙教子”藏品展览会;全国每季古玩艺术品交流参展会。在收藏界和收藏家中反响很大,获得民间民俗收藏界的一致好评。

       “通过收藏,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弘扬古代文化,搞收藏要集多种知识于一身,考古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文化知识都要懂,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张建设说,曾经缺少文化的他,对每件物品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已经是满腹经纶的文化人了。现在,他将宿松地方民间民俗文化,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文物的光芒,张建设正在一一擦亮。

       2021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张建设的博物馆,以其丰富的红色藏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最佳场所,通过举办红色展览,让很多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

       “歌纯朴弘扬中华文化 颂民风传承民俗精华。”张建设将文化做成了痴迷;将文化做成了热爱;将文化做成了诗篇。

       胸怀:最难之处显现担当

       他拥有着真正的“正能量”,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他的身上散发出时代的光彩。无论他做红色收藏,还是担任乡镇环卫站经理,或者投身公益事业,甚至盘活乡村经济,他都为社会总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他的事迹多次在《安徽日报》、《安庆日报》等党报获得推介,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宿松好人”、“安庆好人”称号。好人总是自带光芒。当环卫公司经营出现困境之时,张建设挺身而出,担任长铺镇区域经理,一度管理不顺的团队,在他的努力下,将环卫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很多乡镇仿效和学习的榜样。

       “垃圾不见了,道路变宽了,通行更畅了,空气也更清新了。”长铺镇乡村环境“颜值”在张建设接手管理一个月内就大大变样。

长铺镇是宿松县东部地区最大农村集镇,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数量在六万以上,是全县流动人口最多集镇之一。之前保洁公司在这里布点进行环境卫生清除,困难重重。2021年2月份,长铺工作站改由经理张建设管理经营,由于他工作细致到位,措施得力有效,围绕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水塘沟渠、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等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村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自然村保洁长效机制,实现保洁员全覆盖并组织农户定期清扫,确保了镇街及村内户外道路、公共活动场所、沟渠水塘等无裸露垃圾。短短一个月,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与之前比,变化很大。我们村44个村民小组内的垃圾桶每天都是空的,垃圾清理非常及时,清理频率很高,从前的卫生死角包括陈年的垃圾也都清理干净了,欠账问题得到根本治理。”说起最近一段时间环境面貌的明显好转,荆安村党总支书记余红娥深有感触。

       如今,走进长铺镇,可以看到20公里长的“五桃”公路两旁洁净清爽,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打扫得整齐干净。家住桃源村的齐仁义除了有自己负责的区域,同时还协助管理着另外几个保洁员,督促他们完成好各自的垃圾清扫工作。他管辖的卫生区域不小,每天都要打扫、清运。看到哪里有垃圾就捡,看到路边哪里有杂草就清除。

       在长铺镇,变干净的街道也显得更宽敞明亮了。保洁人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网格到个人的保洁制度,让昔日的一些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治理。垃圾清运车辆也不再是定时清运,而是按需清运。张建设在最难之处显现担当的胸怀,让环卫公司干部职工都真切地看到了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员工到群众,从工作态度到工作效果,与之前完全不同了。“人居生活环境靓丽整洁不仅要靠环卫工人不辞辛劳的付出,也要靠千家万户的群众积极配合,长铺工作站的做法值得推广借鉴和学习。”公司负责人说。

       关怀:公益路上好评如潮

       张建设是个热心肠的人,和他处过事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他自己生活非常节俭,而当家乡或者外地有灾情发生,他都要慷慨解囊,尽其所能做了很多好事。他先后两次向灾区捐款3000元,还多次出资捐款维修长铺镇垃圾中转站。他所在的单位有时楼前的自行车倒了,他自动扶正摆齐;他每天外出晨练较早,开关门总是轻手轻脚;下雪天,他总是第一个出来扫雪。大家都称他是一个好邻居、好老头。

       张建设对公益事业充满关爱。积极参与文明交通活动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活动,他经常头戴小红帽、佩戴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红色袖套,头顶炎炎烈日出现马路叉路口等公共场所,宣传宿松创城的意义及文明礼仪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及目的,为创建工作助力,共同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危重现场,都有他的身影。多年来,他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向困难人群捐助图书、衣服、生活用品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

       “我希望,大家可以每周腾出1小时做公益;工作忙时间紧,可以每月腾出1小时做公益。”多年来,在张建设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热爱公益的人聚集到他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公益力量。

       组织公益快闪、捡拾河边垃圾、慰问环卫工人、接济孤寡老人、走进公交车厢随车开展公交让座劝导、参加邻里节、为福利院孩子义卖义演……等等  “生活过得去即可,精神富足才是最快乐最重要的,有点力量奉献社会、担当责任,这样的事情不仅要多做,还要带动更多人做,这才是人活着最大的意义所在。”张建设的话语朴实而生动。

       张建设以党员模范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为党旗增添了光彩。(融媒体记者 司舜)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