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风采 >正文

八年风雨见彩虹

【 字体:    稿件来源: 陈汉乡中心幼儿园  作者:    时间:2021-04-22 17:18:29   

  陈汉乡中心幼儿园发展历程掠影

  宿松融媒讯 陈汉乡位于宿松县西北边缘,大别山南麓,北连太湖,西通蕲春,南接黄梅,境内崇山峻岭,重峦叠嶂,几百个自然村落星星点点散落于莽莽群山之间,库容一亿立方米的钓鱼台水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集库区山区于一体,是全县最大的山区乡镇,同时也曾经是该县最大的贫困乡镇。

  学前教育现契机

  新世纪初期,学前教育在全县悄然兴起,公办园、私立点如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然而地处大山深处的陈汉乡十三个村仅仅只有河口熊卫红,广福贺杏梅,陈院徐晓庆,新街梅桂仁,钓鱼台余自红等人在当地利用自家房屋或临时租赁办起了私立无证幼教看护点,校园安全、配套设施、活动空间根本得不到保障,师资力量更是不谈,大都是初中文化水平的教师们没有系统的培训,没有正规的教程,只能教给孩子们简单的拼音、汉字、算术,有的哼几首儿歌跳上一两支舞蹈,仅此而已,套用小教化模式。而当时的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也只是在一年级各班附带招收一部分四岁半以上学前幼儿,号称“学前班”,更是纯小学化课程,与一年级学生同上同下。2011年,陈汉乡中心小学王秀华校长高瞻远瞩,看到了学前教育的远景,于是积极谋划该乡学前教育相关工作,准备在合适时机成立中心幼儿园。然而当时既没有专门的幼儿场地,又没有任何配套设施,更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要想成立中心园,简直是天方夜谭。

  2012年,中心小学少年宫大楼落成,县教育局也从首批招聘的幼师中分配给陈汉一个名额(欧留芳老师,当年分配至陈汉乡白鹤小学),契机似乎来临,中心小学领导经过多次反复商讨论证,决定借用少年宫一层楼的活动室临时组建中心幼儿园,由余劲红全面负责教育教学工作。2013年9月,中心小学从白鹤小学调回了欧留芳老师,经过多方面做工作,合并了徐晓庆老师看护点,并将徐老师聘进中心幼儿园,再从小学部借来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低年级教师,中心小学再投资七八万元简装了一下教室,在少年宫西侧的角落里安装了一架滑梯,铺上海绵垫,算作活动场地,于是中心幼儿园成立了:4名教师,80多名幼儿,2个教学班,其实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园”。

  四处交流勤学习

  幼儿园要发展,保教质量是关键。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余劲红带领大家反复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导教师多方位阅读有关学前教育的书籍,探讨正统的学前教育理论,向老教师及中心小学领导请教管理幼儿的经验,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走出去深入姐妹学校同行的课堂,取经寻宝。县内的实小幼儿园、松兹幼儿园,安庆市墨子巷、高琦幼儿园,上海、北京、江苏、西安等地,都活跃着该园教师的身影。同时,在园内,余劲红要求大家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每两周安排一名教师上一堂研讨课,向王校长申请邀请县内专家前来指导。

  2013年10月,欧留芳老师打算在中班进行一节《奇妙的商店》语言公开课教学,整整两个晚上才备好课,那时教室里没有电脑,没有一体机,为了制作课件,请美术专业的徐老师根据需要一张一张地画在A4纸上,随后同园教师随堂听一遍,提了些修正意见,再请中心小学校级机构及教务处人员听了一遍,又提了些修正意见,但余劲红还是感觉这堂课不够妥帖,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于是向王校长申请,他立刻联系县城实验小学幼儿园和松兹小学幼儿园园长,请她们来现场指导。经过反复打磨,这节课后来参加当年全县学前教育优质课评选,荣获一等奖。

  乔迁新址始奠基

  2014年9月,幼儿园扩展到3个班,120多名学生,已经是超大班额了,但是没有办法,三间活动教室塞得满满的,没有午睡床,孩子们就趴在课桌上睡,活动空间小了,三个班协商轮流上,缺了教师,到小学部“拉”了三位教师兼职。这自然导致了一些矛盾的堆积:办园条件与家长的期望、小教化的模式与《纲要》的冲突……这种现状很快引起了王校长的高度重视,兴建中心幼儿园势在必行!他无数次跑教育局、乡政府,一年后终于争取到了一笔资金,然而哪里可以建园呢?在这个沟壑纵横的陈汉,平地寸土寸金,惟有人均少得可怜的农田旱地较为平坦,有谁心甘情愿将农田让出来建园?为了做通当地群众思想工作,王校长白天在乡政府、村支部连轴转,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晚上带着班子成员走家串户,逐个沟通,分小组,定任务,找目标,拉关系,选“对象”,话家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出击,各个击破,不到一年时间,拓宽了进校公路,征收了十余亩旱田山地。

  2017年7月,拥有6间活动教室的三层教学楼终于落成。幼儿园全体教师齐上阵,利用暑假的闲暇,一起发掘陈汉山区最丰富的的资源——竹文化,自制了竹椅、竹鞭、竹梯、滚筒车、跷跷板、竹簸箕、竹呼啦圈……她们没有一人做过篾匠,只是按着热心家长的言传身教,便拿起了篾刀像模像样,手上都起了血泡,不小心刀锋划破了指头,竹刺扎进了手掌,这是常事;有时候为了涂彩更逼真,对着样板一笔一笔地描,眼睛疼了,手臂酸了都没人叫句苦。吴志兰老师自主创作的《有趣的球架》荣获当年教玩具制作县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大家对新园大胆进行环境创设布置,科学合理布局,老师忙得热火朝天,兴味盎然,身子骨里都散发着一腔激情,一股斗志。

  建章立制严管理

  2017年9月,中心园乔迁新址,6个教学班一下子爆满,240多名学生,1个小班,2个中班,3个大班(2019年达7个教学班,343名幼儿)。经过多方努力,临聘了6名保育员,配备了7名专业教师,队伍一下子壮大了好多。要想提升办园水平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于是余劲红借鉴姐妹园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园实际,制定了幼儿园安全管理、卫生防疫、考勤请假、家园联系、教育教学管理、期末考核等等系列制度草案,提交教师会讨论,一经定夺,照章执行。制度要求各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孩子入园到离园,实行全程监督,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特别是室外活动,每个区域要有教师在场,发生事故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制订重大事件应急预案;严格门禁测温、登记管理,严禁陌生人进入园内;强化家园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和预防季节疾病的基本常识,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认真分析、吸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季节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等五大领域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贯穿于教学和生活各个环节,以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和每年12月份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为平台,展示活动成果;坚决杜绝“小教化”,强化幼教研究组织建设,健全以园为本的保教研究制度,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定期开展教师才艺展示活动。

  如今,全乡学前教育事业经历八年风雨洗礼,已撤并了所有的无证私立幼教点,各村级小学附属幼儿园均配备专业幼师,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资源迅速扩大、普及水平大幅提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适龄幼儿毛入园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三。2018年11月,中心园已成功通过县级一类园验收,正朝市级一类园的目标迈进,陈汉山乡学前教育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通讯员 余劲红)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