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琦: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融媒体讯 精神的小寸头,干净整洁的衣着,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这是十年前我见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何琦时的样子。没想到十年过去了,现在身为县信访局办理股股长的他依旧一脸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来访者,依旧是那个意气奋发的精神小伙。
如果说人生最好的年华就是20岁到30岁,那何琦就是把他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宿松的法治事业。出生于1988年的何琦,22岁就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刚好十年。从基层司法所到县信访局,何琦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他对法治工作的敬畏之心和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情。
“我每天负责来访接待、来信分拣、领导接访安排、信访事项的复查以及信访形势整理分析等工作。”何琦一边整理着文档一边说。信访工作千头万绪,对于一线接访,他要求自己端正态度,克制情绪,绝不能带着负面情绪去对待来访者。“掌握来访人的基本信息和他们的诉求,建立初步的信任,是信访工作的基础。我们做信访工作既要执法严明,又要因人而异,把握分寸......”对于还算年轻的何琦来说,五年的信访工作,让他积累了大量的接待经验。“一个好的信访工作者既要对政策水平的把握做到心里有数,又要有专业的业务能力,不能让信访人乱跑路,也不能踢皮球。既要让领导放心,也要让老百姓信任。”
面对群众热情不减
2017年夏天,有一群特别的老爷爷老奶奶集中在县政府大院集体上访。他们是宿松师范专科学校59届师范生,也就是62年毕业的学生。按常理来说他们是当时的高才生,现在肯定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怎么会是这样一副模样出现?
原来他们在读宿松师专时,正逢赶上了60年代大饥荒,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1962年上半年,政府出了文件让本届师范生休学三个月,而这一届学生一直休到了现在,既没有毕业也没有安排工作。由于当时的信息和交通不发达,他们不清楚当时的政策,直到2016年才有人向上级反映,现在要求政府补偿。
“爹爹奶奶,今天天气炎热,你看你们个个汗流浃背,身上都湿透了,你们先到我们局里坐坐,搞点水喝。或者我带你们去亭子里凉一会,你们把诉求慢慢说给我听好不好?你看这里这么热,要是中暑了可划不来,身体重要啊!”接到上级通知,何琦迅速赶到政府大院,面对这样一群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何琦无法拒绝他们,眼里充满同情和心疼。
他带着老爷爷老奶奶一行回到信访局听他们慢慢讲述那过去的故事。尽管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何琦仍然热情地接待,吩咐同事们给爷爷奶奶准备好凉水,他用一腔热情回应每一位来访的群众,希望他们反映的问题能早日解决。最后多部门协商,事情终于得到了解决。这群老人至今还记得信访局的“小何同志”,有时间还要去找小何唠唠嗑。
像类似的事情,何琦在每天的工作中遇到的太多太多。“都说信访工作是天下第一大难事。我们既要能快速处理群众诉求,还要教育、疏导无理诉求。何股长工作的热情十年如一日,他真正做到了为民解难,为党分忧。”信访局局长余苍松感慨地说。
面对防汛初心不忘
2016年夏天,何琦刚刚由基层司法所来到信访局就遇上多年难见的洪水灾害,宿松县既临近长江有防汛压力,又有大片山区面临山洪风险,何琦经单位安排被紧急派往柳坪乡参加防汛工作。柳坪乡地处皖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频发,随时有山洪暴发的危险。“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何琦顾不上家人的担心,连夜冒雨赶过去。此时大部分群众已经安全转移到当地的小学,他仍然坚持留在安置地陪伴转移群众。
“各位伯伯、娘娘家里有再重要的东西也不要回去了,家里的猪鸭鸡鹅就交给我们,我们去帮你喂、帮你赶过来。要缺什么我们帮你买,你们就安心住在这里,自己的人身安全最重要!”何琦耐心地说道。他在柳坪乡一待就是27天,日夜陪伴安置群众,俨然把群众安置点当作自己临时的家,把安置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除了稳定群众情绪,他还要负责宣传有关政策、做好巡查记录。
此时,同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父亲去陈汉防汛,母亲也在洲头防汛,家中只有怀着二胎的老婆一个人在家带着4岁多的大女儿,“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年幼的女儿一遍又一遍地问,有两次终于盼来回家的爸爸,却只是拿了换洗衣服就匆匆赶往柳坪。
汛情结束,看着身体健康,心态积极的受灾群众,何琦终于松了一口气,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大考验,何琦始终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交出满意答卷。
面对困难信念不变
“感谢何股长给我的家庭解决了天大的困难。”何琦的帮扶对象李毛抹着眼泪深情诉说。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毛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他原本是一个石匠,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由妻子操持,日子过得还算红火。但自从10岁的儿子患了尿毒症,家里的境况就越来越差。突如其来的重病击垮了美好的一家三口,妻子决定割肾救儿,李毛只能放弃工作回家照顾妻儿。没有了经济来源,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妻子和儿子,李毛一夜之间急白了头发。
2018年经组织安排,何琦成为他家的帮扶联系人。“李大哥,你不要着急,孩子治病的钱是可以报销的,我会帮你争取最大的报销比例。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现在不仅要照顾好妻儿,也要照顾好自己。”第一次入户走访时何琦对李毛说道。回到单位后他便积极张罗李毛儿子和妻子的手术费用报销事项,为李毛一家争取到了最高报销比例。看着恢复中的妻儿,想着只花了几万块的医疗费,李毛对政府充满感激之情。
此后,何琦每个月都要登门走访看望李毛一家,有时候带桶油,有时候带袋米。一次何琦在走访中了解到李毛儿子在术后有排异反应,对水的要求比较高,想接通自来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接上。“这是小事,我来想办法。”何琦自掏腰包送了一台净水器给李毛家。看着恢复较好、越来越活泼的儿子,李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020年4月底,因为长时间的劳累,十几天都没有休息的何琦发现自己尿血了,他简单地吃了点药,然后装作没事去单位上班。直到后来病情加剧,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他去合肥的安医附院检查出患有肾结石,“没事,我吃点药就好了。”看着担心的妻子他淡定地说,然后拿上公文包又去上班了。
十年来,何琦用始终如一的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努力地奋斗在宿松法治工作的一线,同时也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收获了各项荣誉:全省双百佳优秀人民调解员、宿松县食品安全江淮行优秀个人、十九大信访维稳安保先进个人等等。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看着眼前忙忙碌碌的何琦,我不禁想起了这首歌。(通讯员 王芳)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