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话春分桔子
打开台历,已是春回大地的第四个节气——春分了。春分是个重要的节气,在天文学上指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春分时节,我们这儿就进入了明媚的春天。今年自春节以来,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让人们在家憋了许久,眼下稍稍解禁,戴着口罩,大家可以出门呼吸春天的空气了。
春分时节正值春季的中间,气候宜人、不冷不热,人们易于集中精力做好高难度的动作事情,因此比较容易成功。春分预示着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大家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的恩赐,快乐地从事着各种与春有关联的活动。
春分的“吃”。春分时节,正是吃春菜的最好时期。那些生长在田埂边、坡地间、树丛下的各种野菜,是春天大地的无私馈赠。春菜品种繁多,如今的人们已被大鱼大肉吃腻了,所以在春分前后纷纷走到田间地头采摘“春菜”——那嫩绿的春菜真的让人嘴馋。人们会准确地辨识、娴熟地采撷,将它们收归厨房,采回的春菜放进锅里小炒即可进食。也有人将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清润可口,男女老少皆宜。早年在中国的北方流传着吃“太阳糕”的习俗,就是用一种大米面和绵白糖蒸成的圆形小饼儿。据说吃“太阳糕”是为了祭祀太阳神,因为太阳把它的光和热恩赐于人类及万物,所以人们对于想象中的太阳神极为虔诚。这“太阳糕”上面印着一只朱红的金鸡(传说中的鸡神),这金鸡仿佛在引颈长啼,仿佛呼唤天下之鸡齐鸣,为人间报晓。太阳糕上站立个小鸡,也有它的传说渊源:据说太阳从汤谷升起,有一扶桑树,一只玉鸡站立于上,每逢太阳冉冉升起,它就打鸣报晓,随之民间的公鸡也报晓——多么美丽的传说!
春分的“玩”。春分时节,天高气爽、春光明媚,正是室外放风筝的最好日子,特别是春分当天,小孩、大人齐上阵。五颜六色的风筝,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蜈蚣风筝、雷公虫风筝等等,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手里攒的、地上拉的、空中飞的,到处都是,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时而有风筝飞起、时而有风筝坠落,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人间的欢乐。在有些地方,春分还有“竖蛋”的风俗。这是一个有趣的玩法,挑选一头大一头小的鸡蛋,立蛋时将大头朝下,这样重心就比较低,鸡蛋易保持垂直竖立。鸡蛋在春分这一天为什么可以竖立起来呢?原来,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中间,天气不冷不热,到处花红柳绿,人的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集中精力做高难度动作,因此竖蛋容易成功。
春分的“诗”。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时节,春色正盛,万物复苏;满眼绿意,阳光暖柔;杨柳扶岸、闲云漂浮。于是古人就有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的诗句(五代徐铉《春分日》);春分前夕,田野的麻雀自成一群,山间的老叟相遇闲话几句生活里的家长里短;夜半时分妇人就要起来喂食耕牛,因为明天是春分,一早要种树。于是就有了这首乡野田园意味浓郁的《春日田家》(清·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 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 明朝种树是春分。
这首诗,从田间写起,先写黄雀,后写山叟,再写夫妇,最后写节气,娓娓道来。场景的变换,景物的跳跃,像一组电影镜头,让人目不暇接。有些古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如“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几乎不要讲解,琢磨就懂。农人们还根据春分晴雨写诗预示后期天气及其年景。如:“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春分有雨是丰年”等等,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无不凝聚了广大群众的智慧。
(王宇平)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汪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