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党委书记的乡贤情怀(图)
本网讯 他,在基层工作近三十年。
他喜欢反思、探讨,更讲求务实、创新。他有一句口头禅:十个“金点子”不如干成、干好一件实事。
他,就是宿松县东北边陲高岭乡党委书记夏仕能。
问题“无解”激发工作反思
2015年11月,该乡有位在外地发展的唐总,准备回乡创办农民工创业园,初步选址本乡临五桃公路的汪冲村唐家大屋一片荒山坡。为了把好事办好,时任高岭乡乡长的夏仕能召集8个组长和村支两委的同志座谈,还与招商引资办一班人进组入户进行解释、宣传。唐家大屋有8个村民小组、400多户、1000多人口,一家一户交谈,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最难的是,老一辈思想通了,支持企业落实,但做不了主。年轻的坚决反对,要以现行的土地政策废除历史上签订的出让合同。
每每谈起这段经历,夏仕能非常感慨:“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因组里没有核心,意见就是统一不了。”后来在探索乡贤文化建设中,他常说,任何一个村组,即使没有公推的“族长”,也绝对不会没有德高望重的长辈,也不乏说话管用、协调有力的贤人、能人,我们必须动脑筋、想法子发现和挖掘“第三方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传承好的家风、屋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化解“死结”点亮创新火花
2015年,为了让全乡老百姓都喝上放心水,乡党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对老自来水厂进行迁址重建,厂址选定在青云村三房组。村干部政策宣传、征地补偿等等都按程序进行,总体比较顺利,唯有被征土地农户唐某不同意。
好端端的事情,不知哪里不小心打了个“死结”,已是乡党委书记的夏仕能揪心啊!
夏仕能亲自上门做工作,细心的他发现唐某夫妇很讲道理,只是对某些事一时思想没转过弯。回来后,他把乡、村几个负责项目的同志找到一起,寻找沟通路径。据了解,沈某的娘家在本乡汪冲村沈家大屋,与伯父沈互和走得近。听到这里,夏仕能一拍桌子,说:“不用你们辛苦,我明天亲自去请沈互和!”

沈互和正直、公道、乐于助人,做事有魄力,整个沈家大屋的人都尊重他,听得进他的话。沈老听明来意,立即陪夏书记去侄女婿家。在夏仕能再次将乡政府的政策、补偿标准向侄女婿夫妻解释后,沈老再以亲情、旧情感化,以沈氏家训、家风开导,唐某夫妻终于接受。
“从这两件事我发现,社会上这些德高望重的人就是‘乡贤’,他们孝贤友善、爱乡睦邻、公道正派、促进和谐、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等思想、品德、精神及言行事迹就是‘乡贤文化’,当代社会一定要大力弘扬。”谈到为什么要开展乡贤文化建设,夏仕能是这样的坚定。“
最初,我只认识到社会上‘第三方力量’非常重要,但还未形成‘乡贤文化’这个概念。”夏仕能说得实实在在,不掺杂、不虚夸。但正是这种喜欢反思、务实、探讨的精神促使他后来对乡贤文化建设的持续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摸石过河探索乡贤文化建设新路径
夏仕能善于反思,更讲求务实。
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乡贤文化,怎么做?作为全新的理念,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夏仕能带头在网上查阅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他又带高岭乡工作人员去本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洲头乡进行考察;他还亲自到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向相关领导、专家汇报……

思路逐渐清晰,夏仕能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先出台初步办法,尝试跨出第一步,以后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完善。”
2016年5月,在夏仕能积极推动和指导下,成立了高岭乡新乡贤调解工作室,这距他亲自参与调解自来水厂纠纷不到两个月。
在这一年里,新乡贤工作室参与调解矛盾纠纷60余起,成功率100%,维护了社会稳定、节约政府成本,成效显著。与此同时,还成立了高岭乡乡贤馆,制定了《新乡贤工作制度》。
2017年7月,在夏仕能积极推动下,通过广泛调研、精心筹备,经县乡贤文化研究会批准,成立了宿松县乡贤文化研究会高岭乡分会。
2017年8月,夏仕能又亲自参与制定了《高岭乡新乡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高岭乡新乡贤评选办法》,并评选出72名乡级新乡贤。
在进行乡贤文化组织建设的同时,夏仕能一刻也没闲着,他指导和协助乡贤分会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党委、乡文明办的相关干部,紧锣密鼓筹建村乡贤室。到年底,建立起1个乡级新乡贤工作站、3个村级新乡贤工作室、7个组级新乡贤之家。但他还是不满足,组织、制度、基站的建设和乡贤评选等只是路径,目的是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乡贤在调处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弘扬社会正气、传承文明新风、助力家乡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夏仕能说到做到,在他的重视、关注和推动下,高岭乡乡贤文化建设不但氛围浓厚,而且真正发挥了作用。
2017年一年里,全乡无一人出乡上访。
2018年高岭乡发生了一起群体事件。夏仕能在认真接访、耐心做群众宣传说明工作的同时,召集村、乡、县三级乡贤白天到乡里分头接访各村的群众,晚上进村入户。他还亲自参加县乡贤唐金根晚上召集的唐姓宗亲会,目睹了乡贤们充分发挥地熟人熟、人亲情浓的优势和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取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第二天,绝大部分群众都自觉终止了聚众行动。
通过这件事,夏仕能深有体会:事件发生突然,但化解的也迅速,其中乡贤的积极作用功不可没,如果乡贤之家数量更多分布更广泛、如果各乡贤工作更积极主动、与群众沟通更有方法技巧,也许能避免这次的波澜,今后一定要进一步创新新乡贤工作机制。夏仕能总是喜欢这样“反思、探索、总结、创新”,如果说乡贤是乡域稳定和发展的“助力器”,那么夏仕能就是高岭乡乡贤文化建设的积极“推手”。
求真务实,追求精细卓越
群体事件后,夏仕能又及时召开党委会议,召集乡贤分会相关成员座谈,他提出,要加大乡贤文化建设投入,要规范乡贤文化站值班接访制度,要规范村级乡贤室、组乡贤之家建设,要进行乡贤工作培训学习,还要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总之要把乡贤文化建设做实、做细、做活。他还常说,乡贤文化建设,要敢创新思维、创造性实践。
夏仕能建议,评选“乡贤”要有《办法》和《标准》,要有名额限制,要先经“违法失德”查询,宁缺毋滥;要有奖惩和退出机制,不搞终身制,经年度考核有违法失德行为或不能发挥作用的,要除名或劝退。
夏仕能还建议乡贤分会物色6名乡贤到馆内轮流值班接待来访。他一有空就到乡贤调解工作室去坐、与乡贤谈心,“旁听”乡贤接访和调解。
喜欢反思的他又发现:大部分来访群众并不知道乡里有个乡贤调解室,多是通过引荐才知道;群众来反映和求助的事许多都是“小事”,来来回回徒增了群众不少麻烦……于是他提议:能不能有更多的“乡贤”参与到工作中来?能不能尽量让“问题”不出村、甚至不出组,既方便当事人,又便于就近获取第一手信息,更快、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夏仕能迅速召开党委会决定进一步完善乡贤文化组织、基站建设。到2018年10月,7个村都建起了乡贤工作室,在比较大的村民组建起了28个乡贤之家。
夏仕能,他以一种真挚的情怀传承乡贤文化,以务实创新的行动推动了高岭乡乡贤文化建设。(通讯员 熊隽)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汪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