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长铺:产业扶贫遍地开花结硕果

提起安徽宿松长铺产业扶贫,人们自然会想到铁寨的柑桔、荆安的土鸡、横山的油茶、长铺的草莓、马塘的红心火龙果、桃园的蓝莓……。
该镇是畈区大镇,有“粮仓”之称。6个村、社区,271个村民小组3557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620户5381人。
近年来,该镇把产业扶贫放在首位,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稳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由镇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或家庭农场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调整种养结构,使产业扶贫成为该镇的亮点,遍地开花结硕果。
发展养殖业致富一帮人
12月19日,棚外朔风凛冽,寒气逼人,棚内温暖如春、走进养鸡大棚,日光灯下,里面上万只小鸡叽叽喳喳叫着不停,让人顿生养殖户规模之大……。
这是在该镇荆安村养鸡大户曾明保养殖基地看到的一幕。
“我是去年在村里帮助下开始养鸡,有2个大鸡棚,面积2600平方米,年出售肉鸡7万多只。”曾明保说:“鸡苗和饲料由安庆立华牧业公司统一提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

荆安村养鸡大户曾明保养殖基地一角
据了解,每只肉鸡能赚3元左右,曾明保全年可获利20多万元。
曾明保靠自己的勤劳,不但自家于2017年脱贫,而且在致富的路上,帮助周边村民脱贫致富。
在他的养鸡场干活的贫困户,一年能挣四、五千。今年62岁的杨大友,是该村杨屋组的五保老人,他在曾明保养鸡场做临时工,一年下来能挣3000多元。
该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以鸡、牛、羊、猪养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近两年,仅荆安村投资近100万元,建有7条肉鸡养殖大棚,年养肉鸡18万只,入股村祥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占村户数20%,户均养鸡过200只,带动贫困户210户,每户获利2000元。
大棚遍地开脱贫不用愁
长铺镇发展种养产业随处可见,猪、牛、羊、鸡养殖基地和蔬果大棚遍地开花,成为该镇百姓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2015年该镇长铺社区流转土地1000余亩的宿松县美丽洲生态农业园,就是以大棚蔬菜瓜果种植、苗种培育、休闲、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各类大棚200多个,年产蔬果近万吨,基地带动贫困户281户。

长铺社区美丽洲生态农业园农技员在大棚基地
“基地蔬果种植500亩,标准大棚300亩。同时,还有20亩苗圃,年培育优质蔬果苗500万株。”基地负责人石长应说:“基地采取土地入股方式,带动周边乡亲们发展,平时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年终分红。”
“我家今年能脱贫,美丽洲生态农业园帮了大忙啊!”该社区临畈组的贫困户洪玉姣说。由于她老公残疾,儿子尚小,家里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自她到农业园基地干活,一年有近3万元的收入,她家才于2018年脱贫。
该镇大力发展大棚产业经济的示范效应,成为长铺现象。
在横山村铁西组,一处新的农业采摘观光园展现在人们眼前,随着轰隆隆推土机声,白色似蒙古包的大棚雨后春笋般见长。
“宏业生态果园是去年动工,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建成大棚28处,后期打算再建40处,带动村民共同发展,脱贫致富。”合作社老总何张明介绍说,并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该村祝塘组贫困户杨新林夫妇在基地务工,年收入过万元,今年顺利脱贫。
……
栽下“摇钱树”结出“开心果”
要想为贫困户群众拔掉“穷根”,必须得同时栽上产业的“富苗”。
该镇铁寨村37个村民小组,1185户440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10户670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3435亩,山场5250亩,土地、山场资源丰富,由于境内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该村大力发展油料、棉、经果林产业。又甜又香出名的铁寨柑桔就产自这里,是村民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和路径。
这里地处偏僻,以前村民除了一亩三分地,别无其它收入,村级集体经济苍白无力,何谈村民脱贫致富。该村因境内有丰富的铁资源,经专家考证,这里适宜栽种柑桔,且品种好。

铁寨村硕丰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采摘桔子
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上世纪七十年代,该村率先在全县栽种柑桔,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铁寨村由此出名。
开始在几个村组小规模种植,发展为全村普遍开花全覆盖大规模种植,柑桔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和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和“开心果”。该村刘畈组史江贵,因病致贫,父子二人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帮他发展柑桔种植,有了产业,他家于2016年脱贫,今年4亩桔园,收益近5万元。
据村支书张玉华介绍,村里采取“宿松县硕丰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柑桔种植户服务。目前,该村有300多户种植柑桔,规模有500多亩,亩产量高的有上万斤,出园价一般在2.00元至2.50元之间,桔子供不应求。
种好火成果培育“乡村游”
“采摘观光+乡村游”这是近年长铺镇产业发展又一大亮点和在全镇俏然兴起的时尚产业。
位于马塘附近五桃公路旁的火龙果生态园,是该镇马塘村新建组回乡创业青年杨进芳,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乡村游”模式创办的。

马塘村红心火龙果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园游客采摘场景
2015年,他注册成立安徽省样样红农业有限公司,就是依托家乡气候、肥沃土壤、自然资源和潜在的消费旅游市场,打造“采摘观光+乡村游”红心火龙果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园基地,发展家乡采摘观光乡村旅游业,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基地内不但有红心果龙果、葡萄、黄桃、草莓、沙糖桔果园,而且有山、有水、有供休闲观光养殖的野鸡、景观长廊带,还可垂钓。人们边采摘边欣赏音乐、边观光游玩。”公司杨总经理说:“基地将扩大乡村游规模,开设农家乐,建成吃、喝、住、游、玩一条龙全方位服务综合性农业休闲观光娱乐园。”
目前,该采摘观光果园面积100多亩,红心火龙果大棚34个,面积30亩,年产量3万斤、产值40多万元。据了解,今年前来采摘观光游玩有近万人次,且带动周边贫困户和乡亲们受益。
“我在红心火龙果园务工,年收入达万元,我这个60多岁老头子,如果不是在这里,到哪里去挣这笔钱。”该村新建组贫困户杨贤德老人,7口之家,一度贫困,到果园干活,增加家里收入,2017年脱了贫。
念好山林经脱贫助攻坚

横山村新神农生态油茶基地工人劳作场面
长铺镇虽然是田地资源充沛农业大镇,但在激活山林资源,帮助当地村民发展山林产业,打好生态牌,做活山场文章,助力脱贫攻坚,迈出了新步伐,找到了新路子。
近年来,该镇用足用活政策,让沉睡的山林经济复苏,发展苗木花卉、油茶种植、经果林农业、山林绿色养殖……,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阳光产业。
如铁寨阳光家庭农场带动农户149户,马塘美智农林有限公司带动农户125户,桃园农林有限公司带动农户121户……
横山脚下的安徽滋申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创办的宿松新神农生态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及贫困户发展山林经济,科学开发利用山地。目前,该基地种植油茶2000多亩,还有苗圃基地,培植油茶苗和其它苗木。同时,散养山林土鸡、山羊、猪、牛……,走生态立体种养之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

村民及贫困户在滋申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基地务工
“基地忙时有80多人、平时30多人务工,都是本地乡亲们和贫困户,他们在这里务工可兼顾到家两不误,我从来不差他们的工资”。基地创始人余春枝说:“这里土鸡、油茶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绝对环保。”
家在横山村小屋组贫困户李引姣说:“我在油茶合作社打工多年,一年有上万元收入,这要感谢理事长余春枝啊!她待人好,对我们像家里人一样。”
余春枝在横山脚下创新“小老板+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曾获省劳模和省“三八”红旗手称号。(王会光)
责任编辑:宿松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