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宿松法院:微信转错账,对方拒不返还,如何维权?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法院  作者: 曹庆党 汪芬   时间:2025-09-26 16:06:55   

  微信作为日常聊天交易工具,你的微信中是否有同名好友?是否有转错账的经历?

  案情回顾

  某日,原告小明向房东转账缴纳租金,因被告小雨与房东同名,小明未核对身份信息,误将该笔款项转入被告小雨账户。小明通过微信消息、电话等方式联系小雨要求返还钱款,小雨不予理会,拒绝返还钱款。而后,小明诉至宿松法院,请求法院判决小雨返还不当得利款27000元。

  该案事实清楚,具备良好的调解基础,法官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采取调解方式处理本案。在调解过程中,认真听取双方诉求与意见,并对小雨耐心释法说理:小雨取得钱款没有法律依据,该钱款转移基于原告小明的错误操作,而非真实意思表示,小雨获得钱款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小明有权请求小雨返还钱款。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小雨十日内返还不当得利款27000元,纠纷得以化解。

  法官提醒:

  如果您也遇到同样情况,请做好以下几点,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1.转账前三思而后行。转账前务必核对收款人头像、昵称、微信号,以确认对方信息。

  2.遇事不慌,固定证据。一旦发生转错情况,截图保存转账记录、对方微信主页、截图保存要求退款信息。

  3.积极沟通。尝试与对方友好沟通,若沟通无效,应果断采取法律途径解决。

  4.法律维权。若沟通无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不当得利返还之诉。(1)确定管辖法院:通常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确定被告:起诉需要有明确的被告,包括被告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信息。如果通过“电子回单”只能获得部分姓名,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由律师持调查令前往腾讯公司调取收款方的实名认证信息。(3)提交起诉状及证据:起诉状中明确诉讼请求,并陈述事实与理由,附上所有证据。

  总结:微信转错账,对方拒不返还的行为,在法律上构成不当得利。受损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得利人返还款项。

  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通讯员 曹庆党 汪芬)

  

责任编辑:姚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