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多措并举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提质增效
宿松融媒讯 一直以来,宿松县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创新实施分类治理、动态监管、法治保障三项举措,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分类治理提质效。聚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施“自然恢复+产业转型+土地复垦+工程治理”差异化修复模式,累计投入治理资金3467.25万元,共完成34处、247.6公顷废弃矿山治理。其中,2处矿山实现自然复绿;3处转型为纺织、木材加工等产业场地,10处通过增减挂钩复垦新增耕地25.23公顷,19处完成工程修复,形成多元化生态修复格局。
动态监管强保障。建立“源头管控+过程督导+专家验收”全流程监管体系,推动20家在建与生产矿山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要求,企业累计投入修复资金2586.76万元,完成治理面积23.17公顷。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专户管理,每季度开展季度巡查,每年组织专家开展年度验收,所有监管数据实时接入省级管理系统,实现修复进度可视化、监管过程可追溯。
法治引领促长效。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加强废弃矿山后期管护,积极谋划矿山生态修复提升项目,指导在建与生产矿山企业指导企业100%完成“一矿一策”修复方案编制,严格监督矿山企业落实生态修复主体责任,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讯员 李猛)
责任编辑:杨刘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