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中医院: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构建“家门口”的优质医疗圈
宿松融媒讯“三年跑了七八趟上海医院,抢号像打仗,来回一趟光路费就上千块,请假扣钱不说,她身体也不方便出远门……”刘女士(化名)的丈夫翻着厚厚一沓上海医院的出院小结,语气里满是无奈。近期,上线宿松县中医院的“上海瑞金医院智慧医疗联合体远程门诊”,让刘女士一家终于在“家门口”看到了破解三年困局的希望。
上午9点30分,刘女士和丈夫坐在县中医院会诊中心,屏幕那头,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晓丹已准备就绪。2021年的一场脑出血,让刘女士留下了左侧肢体痉挛性偏瘫、言语不清的后遗症,此后又因颅内动脉瘤栓塞、脑室分流、颅骨修补等问题,在上海多家大医院辗转手术、康复,400公里的求医路走得格外艰难。
“您看,这是她之前在上海几家医院的手术记录和CT影像,还有在我院做的肌力、肌张力检查结果。”县中医院陪诊医生向王晓丹主任详细介绍情况。屏幕两端,专家仔细询问病史、查看影像资料,结合最新检查数据,一步步梳理病情。最终,一套融合康复物理治疗、药物调整(巴氯芬+肉毒素松解肌张力)、手术方案(脑室分流术控制脑积水)及疼痛、焦虑管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敲定,让刘女士一家看到了康复的曙光。
事实上,远程门诊的上线,只是医院持续升级医疗服务的一个缩影。从打破空间限制的远程会诊,到打通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的双向转诊机制,宿松县中医院正通过多种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专家围着患者转”已渐成常态,患者就医体验得到了质的飞跃。
构建会诊转诊机制,巧搭就医“连心桥”
对于需要进一步手术或综合治疗的患者,医院的会诊转诊服务中心成为了连接基层与上级医院的“中转站”。通过“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松医返乡”等方式,医院与上海、广州、浙江、合肥等地区的三甲医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组建了县域外专家库,汇聚了各领域的权威专家。
双侧甲状腺癌患者周奶奶(化名)便是这一机制的直接受益者。家属考虑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数十年,且肿瘤临近颈部神经,担心手术难度高,专程来到县中医院会诊转诊服务中心,希望转往上级大医院治疗。
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会诊服务,组织院内专家联合研判,并与上级医院专家远程沟通。经过全面评估,专家们认为县中医院完全具备手术治疗能力,且可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协助手术,相关会诊费用由医院承担。最终,周奶奶选择留在本地接受手术,“在上海手术大概要花3万多元,没想到专家能到‘家门口’来做,总共花了不到1万元,治疗效果有保障,家里人照顾起来也方便多了。”周奶奶谈及此事,至今满是感激。
院外专家常态化坐诊、手术,“家门口”享顶尖诊疗
“医院每周在公众号提前发专家排班,想找哪个专家,提前在公众号上约好就行,省心!”这是不少患者对宿松县中医院专家坐诊服务的直观感受。为了让乡亲们能持续享受到实打实的优质医疗资源,医院建立了院外专家常态化坐诊机制,定期公布专家坐诊信息,让大城市的顶尖诊疗服务稳稳扎根在“家门口”。
每周,来自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的专家都会准时来到医院坐诊、手术,就连一些平时在“原单位”很难挂上号的专家,也能在这里不时见到。患者再也不用为了看个专家号,凌晨就去大医院排队,更不用拖着病体千里奔波。提前通过医院公众号预约好时间,到了医院就能直接找专家问诊,后续的检查、开药也能在院内一站式完成,整个过程和看本地医生一样方便顺畅。
精准放疗落地基层,肿瘤患者不再“舍近求远”
针对肿瘤患者放疗需求迫切却需远赴大城市的困境,宿松县中医院引进了“麒麟刀”高端精准放射治疗系统。该系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宿松老乡吴宜灿凤麟核团队自主研发,独创精准定位、精准计划、精准照射、精准测评的四精放疗体系。通过人工智能快速勾画靶区、智能优化剂量分布,在彻底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
“我以前跑到合肥、上海那里去治疗,现在只要到‘家门口’住院,‘家门口’专家帮我治疗,非常方便,非常好,报销比例还高。”肺癌患者邓大爷(化名)以往需定期往返大城市做放疗,如今在家门口的县中医院即可完成整个疗程,不仅节省了交通费、住宿费,医保报销比例还提高了20%,家人也能随时照料,治疗依从性大幅提高。
从远程会诊打破空间壁垒,到专家坐诊下沉优质资源,再到精准放疗填补区域空白,宿松县中医院正以持续的服务升级,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化解,让越来越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收获安心与希望。(通讯员 石胜玉 陈佰强)
责任编辑: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