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宿松县司法局开展涉未履行给付义务类社区矫正对象分类集中教育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司法局  作者: 孟磊   时间:2025-07-10 16:49:31   

  宿松融媒讯“现在宣判……”肃穆的法庭上,法官铿锵的声音透过银幕传来。一群特殊的“学员”端坐于会议室内、屏息凝神,目光紧盯着屏幕上播放的真实庭审现场录像。

  为切实提升涉未履行财产给付义务类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和履行自觉,2025年7月9日,宿松县社区矫正局组织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履行义务 回归正途”的分类集中教育。

  活动伊始,一段聚焦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最终承担严厉法律后果的庭审录像,给在场的矫正对象带来了无声却强烈的震慑。画面中当事人沉重的表情和法律的庄严宣判,让在场人员直观感受到了逃避履行义务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信用受损、财产被强制执行、人身自由受限,甚至可能因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冰冷的现实案例,如同一记警钟,在全场寂静中敲响。

  紧接着,活动特邀皖松律师事务所的陈文律师进行专题授课。律师从社会广泛关注的“老赖”现象切入,深入浅出地为矫正对象剖析了核心问题:“什么是给付义务?”“为什么必须履行?”“如何履行义务?”律师结合案例,从个人信誉、社会责任及法律后果等多维度,简明易懂地阐明履行给付义务的必要性,并提供了积极沟通债权人、寻求分期履行、申报财产状况等合法、可行的履行路径建议,鼓励大家主动面对、积极解决。律师的讲解,将抽象的法条转化为身边的故事,让矫正对象对自身的法律处境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则在活动中着重强调,哪些行为会被认定为“逃避执行”“虚假申报”,并明确指出这些行为情节严重者将触犯刑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追责的风险。这一环节,为矫正对象划清了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消除了侥幸心理和认知误区。

  整场教育活动,不仅注重法律后果的警示,更着眼于引导矫正对象消除抵触、畏惧等负面情绪,理解履行义务是修复社会关系、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一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律师共同引导大家认识到,积极履行法定义务是平稳度过矫正期、顺利融入社会、真正回归人生正途的坚实基础。本次分类集中教育,精准发力,多名矫正对象会后主动咨询履行事宜,部分对象开始制定履行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通讯员 孟磊)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