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人民调解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司法局  作者: 杨香梅   时间:2025-07-04 16:39:46   

  宿松融媒讯 在孚玉镇黎明社区“同心圆”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登记本上,21起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例被清晰记录。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无声地诉说着基层矛盾化解中的温情故事。

  近年来,我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通过织密调解网络、畅通解纷链条、锻造专业队伍,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一张覆盖城乡的“调解网络”

  今年3月初的一天,陈汉乡广福村的“乡贤调解室”传来阵阵乡音。村主任朱艳芳操着方言,成功调解一起邻里排水纠纷。“在村里调解,大家说着家乡话,喝着大碗茶,矛盾自然就化解了。”朱艳芳道出了乡贤调解的“秘诀”。如今,241个这样的乡贤调解室如繁星般散布在乡村社区,512名乡贤调解员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定器”。

  宿松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威介绍,全县已构建起“三级联动、专业互补”的调解组织网络。11个县级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专注医患、交通、商事、婚姻家庭等专业领域纠纷,23个乡镇调委会实现“一乡镇(街道)一特色”,213个村(社区)调委会确保“小事不出村”。其中,县医调委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县商调委、婚调委的创新实践在全市推广。

  在省际边界治理方面,宿松县积极探索创新。凭借一脚跨两省的地缘特点,通过设立联合调解站点、建立即时响应平台、完善“皖鄂联防联调”工作机制,实现跨省纠纷“早发现、快处置、就地解”。2024年11月17日上午,宿松县二郎镇界岭村与湖北省黄梅县停前镇界岭村村民因塘坝改造发生纠纷,40余名群众聚集对峙。“省际毗邻区合事点”信息员迅速反应,通过微信工作群联动两地派出所、司法所,10分钟内集结处置力量,当日便成功化解这起跨省纠纷,有效维护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一个高效便捷的“解纷链条”

  不是官司打不起,而是调解更有性价比。“没想到法院还没开庭,纠纷就在商调委解决了!”某建材公司负责人王某通过调委会的“诉调对接绿色通道”,3天便追回了12.5万元的拖欠货款。这得益于宿松县构建的“访调对接+警民联调+诉调对接”全链条平台体系。

  在宿松县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解、全链条解决”模式每日高效运转。以一起离婚纠纷为例,县法院立案庭通过“诉调对接”平台将案件转派给婚调委,专业人员同步开展情绪疏导,值班律师在线提供法律咨询,调委会工作人员跟进调解,最终通过“司法确认”保障执行,让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在“一扇门内”得到高效流转和实质性解决。

  今年,宿松县全面推进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紧扣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防控等核心职能,整合资源,集中受理信访、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事项,打通群众反映诉求“最后一米”。建立健全部门衔接、会商研判、分流交办、督办跟踪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响应、快速处理。

  一支德才兼备的“调解队伍”

  “调解不是‘和稀泥’,要在情、理、法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下仓镇的人民调解员培训现场,资深调解员石金学正在传授他的“调解三十六计”。在北浴乡,县人民法院干警马淑娟指导参训学员模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此次培训由法官讲司法确认+律师析法律风险、教沟通技巧+本土“金牌调解员”演示方言调解话术,师资配置独具特色。

  宿松县创新“三维培养”模式,全力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在能力培养上,建立“法官+律师+司法所长+本土调解能手”的复合型师资库,开展“理论宣讲+案例教学+实战演练”巡回培训,年培训超2000人次。在人才建设上,组建集法学、医学等具有专门知识和特定专业的人民调解咨询专家智库,193名“专家”提供专业支持,同时培育3302名“法律明白人”,使其成为纠纷排查信息员和调解工作宣传员。在保障机制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孚玉镇调解员杨磊对此深有体会:“去年成功调解一起长达十几年跨越两代人的宅基地纠纷,既拿到了案件补贴,更获得了当事人的肯定认可,工作干起来更有劲了!”

  宿松县用“土办法”解开了基层治理的“千千结”。在这里,人民调解不再是简单的“和稀泥”,而是把法律条文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把道德教化融入邻里间的“人情味”,让村民自治在“有事好商量”中落地生根。这种既有法度、又有温度的做法,真正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松兹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讯员 杨香梅)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