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锚定目标精准发力,绘就农村污水治理新画卷
宿松融媒讯 “十四五”以来,宿松县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工作要求,锚定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在农村污水治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聚焦任务落实,治理规模持续扩大。“十四五”期间,紧扣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程。2021-2024年,累计完成6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42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污水治理率提升至33.5%。2025年,治理步伐不断加快,计划完成27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和10个农村环境整治任务,预计到年底农村污水治理率将达到47%。随着一个个治理项目落地见效,越来越多的村庄告别污水横流的旧貌,迎来水清岸洁的新颜。
强化部门协同,资源整合释放效能。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县农业农村局、治水办、生态环境分局等多部门紧密协作,强化县、乡镇、村上下联动,同时打通乡村生态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的横向联系,多次组织改厕及污水治理业务培训,形成纵横贯通的治理格局。在资金整合方面成果斐然,“十四五”期间,衔接和美乡村建设、乡镇政府驻地污水治理等各类资金约9566.41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5年,衔接资金约1321万元,为治理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有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提升。
立足特色施策,治理模式创新升级。结合县域实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污水治理之路。针对环湖乡镇农村污水治理需求,以10个环湖乡镇、约60个行政村为重点,累计投入约415万元,推动佐坝乡环湖村等多个村庄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环湖行政村污水治理率已达40%,后续还将持续发力,优先推动环湖污水治理。在治理模式选择上,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丘陵地区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特点,推行“集中+分散”治理思路,集中式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工艺,分散式运用“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同时,建立健全“四化”管护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得好、用得久、管得牢。(通讯员 张彪)
责任编辑:姚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