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文物“活”力全开!宿松县“国际博物馆日”精彩不重样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文保中心  作者: 张晓培   时间:2025-05-17 11:16:14   

  宿松融媒讯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如何与时代共振。宿松县博物馆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夏日主题活动,将精品展览、文化课堂、法规宣传、文创市集等融为一体,感受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共鸣,打造兼具时代感与人文温度的文化品牌。

  让精品展览传递夏日热情

  夏日的热烈已蓄势待发,“文博热”也随着“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持续升温。博物馆内《宿松基本陈列展》《近代红色革命陈列展》《馆藏精品文物专题展》《图说文物保护法专题展》持续开放。在这里,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各类文物藏品有序排列,它们或古朴厚重,或精巧别致,每一件都是宿松历史变迁的无声见证者,以多种形式展现了宿松深厚的文化底蕴。

  宿松县博物馆通过全新的展陈设计、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让文物“开口说话”,打造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观展体验,成功入选第七届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2024年度)精品项目。创新推出“跟着蒙曼看国宝”研学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粉丝前来沉浸式打卡逛展,逢周末参观高达五六百人次,成为博物馆展览的焦点。

  自2024年新馆开放以来,宿松县博物馆为市民游客提供“一站式”文化之旅,已累计接待观众远超5万人次,成为广大群众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平台。宿松县博物馆馆长孙亮介绍说:“活动期间,我馆依托精品陈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制定了个性化的团体接待方案,先后接待了鸠江区青年干部团体、宿松县特殊残障人群等参观学习,全力打造有温度、更有特色的文化服务和关爱。”

  让流动展览成为行走课堂

  流动服务进行时,文化惠民零距离。5月13日,宿松县博物馆以文物流动展、文博讲堂、享悦课堂的形式,走进九姑乡新安初级中学,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次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空间限制,将文化知识带到乡村、带到学校。讲解员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活动,向学生们分享了文物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即使足不出校园也可欣赏文物、获取知识、感知历史,让博物馆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让文物保护宣传深入人心

  为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增进社会公众对文物和文物工作的了解,活动期间,工作人员专门设置了文博宣传展位,通过悬挂、张贴展示“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主题标语、海报,设置文物保护法宣传展板等,烘托节日浓厚氛围。向市民免费向公众发放博物馆宣传折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宣传资料300多份,及时解答惠民政策咨询若干条。不少市民表示,通过此次普法活动,他们对文物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让文化创意点亮美好生活

  逛市集、淘好物,让文物“活”起来。今年最具人气的当属“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主会场(凌家滩)文创市集,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省各地独具创意的文创产品。在宿松文创展区,“宿小松”系列文创周边产品及非遗手作精彩亮相,一时引来众多潮玩爱好者的热捧。

  “夜游博物馆”活动中,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胡敏边走边评,在宿松展区停留观看片刻后,她连声赞叹,称“宿小松”造型惟妙惟肖,独具特色。这些印有宿松文化元素的书签、折扇、钥匙扣、帆布袋、笔筒、夜灯、鼠标垫、丝巾等特色非遗产品,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让公众加深了对宿松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胡敏参观宿松文创作品

  此次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让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传承文化、启迪未来的重要作用。宿松县文物局局长吴辉表示:“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博物馆数字化、社会化发展路径,推动文博资源与旅游、教育深度融合,为公众带来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通讯员 张晓培)

责任编辑:姚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