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宿松县公安局一线民警的坚守
藏蓝匠心映初心
宿松融媒讯 在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有一群人日复一日地坚守,让藏蓝警服闪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光芒。这束光里,有法制民警金小飞在3200余本案卷里校准的正义标尺,有刑事技术民警陈文东在2500余起现场中破译的真相密码,更有交警刘伟在14载风雨中打磨出的逃逸案件“全破传奇”……他们以匠人的执着,在平凡岗位上铸就非凡,让每一个脚印都成为平安宿松的注脚。
金小飞:法治标尺的“校准者”
凌晨,在宿松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办公室,85后副大队长金小飞正在逐页翻阅案卷证据,如雕琢玉器般审视每个细节。12年从警路,他的办公桌上始终码放着标注密集的法律典籍,践行着执法为民的初心。
“差一毫米,公正就会倾斜。”从事刑事、行政案件审核工作2年多来,在金小飞的案件审核系统里审核事项达到3216件。他始终秉持“三不放手”原则:不看完案卷不放手、不找准问题不放过、不解决隐患不放下。2023年,他在审核电诈关联犯罪案件中通过筛查聊天记录,锁定关键细节漏洞,一举打破犯罪嫌疑人用话术对抗侦查人员审讯并企图逃避刑事责任追究的被动局面,为侦查人员办理此类案件建立强大信心。为一份未成年人笔录往返派出所3次核查询问程序,针对性制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嫌疑人询(讯)问规范》,同事戏称他“比法医还细”,他却道:“法律文书的每个标点,都要经得起历史推敲。”
这位“学霸”民警2017年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2023年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公安民警法律知识竞赛中获得过二等奖,在全省食药环知森比武中获得过第一名。作为首批省级法治人才库成员,他参与制定的《常见警情处置指引》《电诈办案指引》成为全省执法范本。任副大队长后,首创的“线上小课堂+线下每日一练”机制,倒逼实战练兵,在全局营造学法用法氛围,近年来宿松县公安局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通过人数始终居全市公安机关前列。
5枚三等功奖章与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静默无言,却映照着一位法律工作者的信念——金小飞以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在每起案件中刻下公平正义的标尺,让藏蓝警服下的法治信仰,在细节中熠熠生辉。
陈文东:现场密码的“解读者”
在宿松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陈文东的工作室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个勘查箱,里面放满了指纹刷、物证袋、比例尺等工具。这些沉默的工具,陪着陈文东在无数个现场间穿梭,见证着这位刑事技术民警的信念:用显微镜般的专注,在混沌中捕捉正义的光芒,让每个罪案现场,都成为真相的“铁证如山”。
“犯罪嫌疑人可能留下的,不只是足迹和指纹,还有他的‘习惯密码’。”陈文东总说。2023年9月,五里街道撬盗保险柜案现场,嫌疑人戴手套、用切割机作案,现场看似“干净”。他却在38℃的高温里蹲守6小时,反复勘查保险柜切割面的金属碎屑分布——“切割机的火花溅落方向,藏着嫌疑人的站位习惯。”最终,他从窗台缝隙中提取到嫌疑人遗留的痕迹物证,为20万元失窃案画上句号。
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16年来,陈文东共勘验现场2500余起,其中刑事案件1800余起。2017年,一桩跨省盗窃案现场,他在距离中心现场150米的山林里发现一堆粪便和卫生纸:“常人会觉得无关,但流窜犯的生活规律可能暴露行踪。”通过技术比对,竟牵出20余起系列盗窃案。同事戏称他“连现场的蚂蚁走过都会留记录”,他却认真道:“刑事技术人必须有‘显微镜思维’,把每个细节都放大到极致。”
作为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安徽省十佳刑事技术民警、公安部青年人才库成员,陈文东的办公柜里摆满了荣誉:5次个人嘉奖、1本三等功证书、“五一劳动奖章……”但他最珍视的,是一本泛黄的《现场勘验手册》,里面贴着200余张手绘现场图。2024年8月,下仓镇卸窗盗窃案中,他在根据进出口遗留鞋印花纹种类及大小判断为一人所留,但新旧程度不同,说明嫌疑人曾二次返回现场。这条线索让后续6起串案的侦破少走了半个月弯路。
16年来,陈文东用痕迹物证直接认定嫌疑人160余人,让400余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真相大白。在他看来,刑事技术的“工匠精神”,就是把每个现场都当作“第一次”来对待,即使重复勘查同一类案件,也要用“新眼光”审视旧痕迹。正如他在2020年安庆市刑事技术劳动技能比武大赛夺冠时说的:“技术会更新,但对真相的敬畏永远不能变。”
刘伟:逃逸案件的“终结者”
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刘伟,投身交通事故处理工作长达14载。在这14年里,机动车、电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交通事故警情不断攀升,年接警量高达1万余起,尤其是涉及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逃逸警情突出,仅2024年就有100余起。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刘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感,在事故处理岗位上屡立战功。
勘查事故现场是刘伟工作的重要环节,这里面包含照相、绘图、痕迹物证发现提取、现场走访等一系列流程。刘伟深知,要做好事故处理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工作能力,还要有出色的群众工作能力,更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对群众的同情心。凭借着对这份工作的深刻理解和执着坚守,刘伟在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逐渐成长为事故处理领域的专家。
2024年11月11日晚,347国道汇口镇张月村段发生一起亡人事故,肇事货车在肇事后逃逸。接到警情后,刘伟和同事们迅速行动,连夜利用视频侦查技术展开侦查工作。他们争分夺秒,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晚就成功锁定嫌疑货车及货车逃至湖南湘潭市的活动轨迹。次日,刘伟带队赶赴湘潭,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成功将肇事司机抓获归案。这起案件的快速侦破,彰显了刘伟和他的团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
2017年以来,刘伟运用自己创立的道路交通逃逸事故视频侦查“四法”——痕迹比对法、特征比对法、轨迹追踪法、时间计算法,成功破获交通逃逸案件300余起,破案率高达100%。不仅如此,他还成功调解事故赔偿案件1200起,让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了切实保障,实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正是凭借着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刘伟收获了诸多荣誉。获得2023年度安徽省公安交警系统先进个人、安庆市公安机关严格执法之星等称号;2020年在安徽省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比武竞赛中斩获“照相能手”;4次率队参加安徽省公安交警系统练兵比武竞赛,三次获得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科目团体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他创立的道路交通逃逸事故视频侦查“四法”,获得安徽省公安交警系统优秀工作法,并在全省推广。(通讯员 孙春旺)
责任编辑:姚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