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宿松:藏在文物里的明媚春色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文保中心  作者: 张晓培   时间:2025-04-09 11:30:31   

  宿松融媒讯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阳春四月,百花争艳。到处游人如织,赏宿松丽景。宿松历史文化遗产里,也隐藏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日风华。

 瓷器中的春色

  青白釉仙人吹笙壶(图一):北宋瓷质酒器,1994年宿松县东郊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墓葬出土(一级文物)。此壶以仙人吹笙为造型,人物刻画细腻,面目清秀,姿态优雅,仿佛在吹奏着春日的美妙乐章,身后的飘带似在春风中飘动,给人一种灵动和飘逸的春之美感。通体施影青釉,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也恰似这春日初融的湖水,澄澈而灵动,仿佛带来了春天的清新与活力。

  影青莲花烫酒壶(图二):北宋瓷质酒器,1985年长铺镇出土(一级文物)。注子与注碗的巧妙搭配,壶身精美的莲花纹饰,注碗全形为一朵仰开的莲花,在莲瓣结合处饰如意纹。在影青釉色的映衬下,宛如春日荷塘中亭亭玉立的莲花,散发着清新淡雅的气息,诉说着千年前的春日雅事。

  宋青白釉刻花盖碗(图三):北宋瓷质盛器,1986年在宿松县佐坝乡(原佐坝公社)宋墓出土(一级文物)。通体施青白釉,釉面青白略泛黄。碗边遍刻花草纹,盖折沿,中间塑一扁平纽,四周亦刻满花草纹,其清新的釉色和精美的刻花能够为室内增添春天的气息。

  铜镜中的春色

  宝相花纹镜(图四):隋唐青铜照面用具,1965年由宿松县收购。(一级文物)。镜背内区由六团重花瓣缠绕成圈,花团之间饰忍冬连枝花纹,象征着春天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外区铭文“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传红”,更增添了一份春日的浪漫诗意。

  葵口真子飞霜镜(图五):唐代青铜照面用具,1982年宿松县原东洪公社新联村出土(二级文物)。葵花形,龟状钮。钮座左边一人背依竹林,楞冠长袍,两袖绾起,端坐于蒲团之上弹琴。钮下方为一荷池,池中伸出一柄荷叶,叶面宽大,围托镜钮形成钮座。宽边素缘,镜面光洁照人。其图案设计充满诗意,仿佛在诉说这春末夏初时节的故事,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建筑中的春色

  白崖寨(图六):位于宿松县趾凤乡白崖山,始建于元朝末期,是一座用于保障乡阁、躲避战乱的防御性军事古寨堡,有“南国小长城”之称。寨内石块垒筑的城墙在峭壁上逶迤起伏,山间还有万卷书崖、船型石、攀龙门、囍树、望江亭等众多景点。春天时,山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与古老的建筑相得益彰。 

  廖河戏台(图七):坐落于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古戏台周围春天时往往是山花烂漫,绿树环绕。在春色的映衬下,岁月的痕迹更显古朴与典雅。

  养英山庄(图八):坐落于群山环抱的趾凤山中,背山面溪,避风向阳。山庄以宽阔的厅堂为中轴线,东西两侧的厢房分布均匀,颇具南方古民居风格。青砖黛瓦,飞檐翘角,与周围的古树相映成趣,古风韵味十足,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过往的历史。

  春光为礼,文物为笺,书写着独属宿松的春日浪漫。让我们一同去解锁宿松文物密码,去邂逅千年的明媚春色,去感受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独特魅力吧!(通讯员 张晓培)

责任编辑:姚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