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禁”“退”无忧 暖心社保绘就幸福底色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人社局  作者: 曹飞燕   时间:2024-09-14 15:24:06   

  宿松融媒讯“党的政策好啊,虽然我现在不再捕鱼了,但政府一次性把4.5万元的社保补贴资金计入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现在我每月的退休金有810多元,比之前增加了320余元,生活有了保障,心里也踏实多了。”洲头乡乌池村的汪大姐家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但禁捕政策实施后让这唯一的生活技能变得无“技”可施,好在汪大姐家被政府列为享受渔民保障补贴的对象,现在生活有了坚实的支撑。

  近年来,宿松县认真贯彻上级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决策部署,保持安置保障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切实提升服务稳定性和精准度,扎实做好禁捕退捕工作“后半篇文章”。

  应保尽保,参保缴费全覆盖。按照“即退即保,应保尽保”原则,确保“禁捕”“退捕”后养老有保障。一是上下联动全员动员。依据全县退捕渔民建档立卡情况,通过人社部平台数据比对,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退捕渔民由县乡村三级核实名单,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积极引导退捕渔民分类参加相应的养老保险险种。二是“一人一册”精细管理。依托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动态帮扶信息系统,安排专员维护登录该系统,及时做好人员审核和系统身份标识工作,动态掌握参保渔民的年龄、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等情况,跟踪做好参保缴费服务。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退捕渔民有248人,已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182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6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其中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9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应补尽补,参保补贴全落实。分类制定补贴方案,全面落实补贴政策。一是分地域落实,在本地参保渔民逐年落实,外县参保渔民一次性落实。二是分险种落实,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渔民直接落实补贴,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渔民采取“先缴后补”方式落实补贴。三是分家庭情况落实,引导经济条件好的退捕渔民高缴费、长缴费,对生活困难退捕渔民可以按最低缴费标准进行缴费。2020年至2024年,全县248名退捕渔民累计落实养老保险政府补贴资金383.5万元,其中52名退捕渔民已领取养老待遇,全部完成资格认证,养老金每月按时足额到账,月平均养老金506.04元。

  应助尽助,跟踪服务全过程。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退捕渔民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一是开通参保登记、补贴落实“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负责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工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做到不跑腿“线上”参保,无手续落实补贴。二是建立定期跟踪回访机制。实施“一户一档”管理,定期开展跟踪回访服务,了解家庭情况,宣传退捕渔民参保、补贴政策,反馈参保、领待情况,上门办理参保领待业务。三是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渔民进行“一对一”帮扶,积极牵线搭桥,引导其就近就业;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将困难渔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通讯员 曹飞燕)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