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社局:以联动之手 强人才服务
宿松融媒讯 “以前我们申报职称都是自己送材料去省市,摸不清路也不懂政策,今年县里行业主管部门统一设立了民营经济专技人才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申报哪个系列职称就把材料送去哪个主管部门,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宿松县新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职称工作负责同志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我县着力创新优化人才服务举措,全面推进民营经济专技人才队伍建设,畅通民营经济专技人才职称申报渠道,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设立民营经济专技人才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统一接收民营经济专技人才职称申报材料,最大程度减少重复交叉流程,让企业专技人才职称评审申报有门、咨询有路、困难有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30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765人!
统筹备好人才“文化课”
一个地方和人才的双向奔赴,县人社部门全力让宿松成为人才的向往之地。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县精准施策,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抓紧抓实,各行业主管部门聚焦实际需求,坚持把专技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调整提升同谋划、同部署,科学设置课程,统筹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参加继续教育,年均1万人次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知识更新,实现了人才价值和岗位效能的最大化,继续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没有行动上的落实。人才服务工作要有一股敢于‘吃螃蟹’、敢啃‘硬骨头’的硬朗劲儿,敢于从传统思维定式、条条框框限制、狭隘地域局限中跳出来,让人才服务工作始终有‘佳作’。”县人社局人才工作分管负责人说,开发“人才红利”始终与发展崛起一脉相承、相依共荣。
发力打好人才“评审拳”
全面推进教育、农业、工程急需紧缺人才评价工作,突出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根据不同行业类别遴选专家人才充实评委会,优化专家评审队伍。自去年以来,宿松县新增高级职称209人,中级职称440人,初级职称609人,改善专技人才结构的同时为人才兴县形成有力支撑。今年7月,宿松动员辖区9个镇、13个乡、2个街道联合摸排乡村振兴人才申报职称评审,12名“土专家”、“田秀才”获评高级职称,其中,2名为“90”后乡村创业人员,真正做到了让真才实干的乡村能人充满获得感。安徽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尹敏便是其中一位“90 后”高级职称获得者,他感叹道:“从未想过,投身乡村能有机会获得高级职称,这不仅是一种肯定,更鼓舞我今后为热爱的事业不懈奋斗!”
宿松人社部门聚焦为人才“松绑”,着力提升人才认定科学化水平,创新专家举荐、行业推荐等灵活开放评价方式,构建以业绩、薪酬和科技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专技人才“评”“用”结合,使专技人才上升之路越走越宽,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协作唱好人才“大合唱”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优厚的待遇和优惠的政策体现了城市的诚意,适合人才长期发展的良好生态则是这个城市的真正实力。宿松人社部门坚持把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作为基础性长远性工程,着力营造服务效率最高、服务体验最好、获得感最强的人才服务生态。
尤其是在对接乡村振兴实际需求,提升基层专技人才队伍效能上亮点纷呈。2023年,人社、农业、林业、卫健、教育、文旅等部门围绕乡村振兴、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合开展了专家服务基层活动,聚集省级高层次人才为宿松发展问诊把脉,搭建技术交流桥梁,增强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此外,持续扩大“三支一扶”招募规模,每年招募2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当前已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47名在岗“三支一扶”人员从校园走上了田埂、走进了农户、走入了企业,为宿松乡村振兴发挥了创造性作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宿松县各部门、行业多方发力、配合补充,打破了各行其道、自我循环模式,构筑起合作赋能人才振兴的“四梁八柱”,以联动之手书写浓墨重彩的人才篇章。
“宿松是一座有机遇、有梦想、有温度的城市,谁能在人才竞争中走在前列,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优势机遇叠加,让宿松这座千年古城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对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只要人才愿意在这里生活,我们都将全心全意、贴心相待。”县人社局主要负责人说。(通讯员 黄倩)
责任编辑: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