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守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文化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文旅体局  作者: 刘晓斌   时间:2023-08-16 10:53:23   

  宿松融媒讯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摸清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和保存状况,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是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摸清底数夯基础。宿松县文保中心坚持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政治高度出发,坚持政治属性和历史属性相统一,准确把握革命文物内涵,系统梳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文物资源,把符合条件的纳入革命文物名录公布范围。全县摸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4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数5件(套),其中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驻地旧址(养英山庄)、樟树湾祝家新屋(祝尔昌烈士故居)、中国国民革命军凉亭抗日阻击战遗址、湖区长江游击纵队毕岭抗战遗址、宿松县烈士陵园、徐文藻烈士陵园、洪氏祠堂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安徽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建立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档案和数据库,落实了县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直接责任人制度,并挂牌公示,切实负起革命文物安全责任。

  保用结合拓用途。争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入选安徽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的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本体修缮、实施展示提升、环境整治以及完善纪念设施。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宿松县文保中心积极与宿松县文旅体局、县委宣传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直机关工委等部门联合,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红色文化文物进校园、进军营、进乡村、进景区等活动,目前已举办活动120余场,受众达10万余人次。充分利用本地革命文物资源,结合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推出革命文物游径和红色研学旅游线路。

  形成合力强监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落实《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县文保中心对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建设从严管理,组织开展革命旧址保护情况排查,依法清理整治影响本体安全、环境风貌的建筑物和影响革命旧址环境氛围的经营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文物安全检查巡查60余次。与县检察院等单位联合开展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共同探索跨部门联动、合作协同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提升革命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开展革命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革命旧址和馆藏革命文物,及时开展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

  按照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宿松县文保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和宣传力度,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开放水平,深挖革命文物时代价值,让革命文物成为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动教材。(通讯员 刘晓斌)


责任编辑:李晨